第七十四章 闻道有先后

第(1/2)页

内侍的声音很洪亮,将手中这张皇帝亲手抄了一遍的文章念得抑扬顿挫,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到了在场大臣们的耳中。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陈尹微微抬了一下眉毛。以他的学识,并不难听出这文章的不凡。他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正淡淡地微笑着,似乎很是得意。

        这就是皇帝准备的制胜法宝吗那位楚王殿下什么时候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了

        陈尹默默地在心里想道,忍不住有些好奇。

        同样感到震惊的还有下面一票低着头的文官,不仅是那帮站出来向李世民发难的言官,连其他站在自己位置上看热闹的百官们也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大唐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和举荐并行。当然,说是这么说,实际上还是以举荐为主,所以才会出现门阀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但这些东西且放一边不提,只说这朝堂上站着的文官之中,他们不管是通过科举考试,还是经过五姓七望这些门阀举荐,有的才学之辈哪一个写不得一手锦绣文章

        他们看文章的眼光那是一等一的老练毒辣。一篇文章只要读过前面三四句,他们大概就能知道这文章是什么货色。比如此刻内侍正卖力读着的这篇号称出自楚王之手的师说,仅仅开头这三两句过后,他们就已经准确地判断出了一件事这是一片好文章。

        不,好已经不足以形容这样的文章了,这是一篇顶顶好,好到任何人看了以后都会立即惭愧于自己词汇之贫乏的文章。

        一时间,下面的文武百官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但奇怪的是,他们互相之间只用眼神示意,愣是不肯发出半点声音,生怕听到杂音以后影响了他们欣赏这样一篇千古奇文。

        若是李信看到这一幕,怕是很难忍得住笑。这当然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妈的,韩愈何许人也唐宋八大家真以为是乱排的吗难道真以为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都是随便往里收录的可别逗了任何一篇能被收录进语文课本的古文,那都必然是在历史上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考验,被无数人交口称赞的名篇佳作。

        更不用提这一篇师说还是必背篇目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以说,李信拿出这样一篇文章,如果不能文压群雄,压得在场百官喘不过气来,那才叫咄咄怪事

        内侍不紧不慢地念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原文的最后还有一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什么的,李信当然不会蠢到原原本本写上去,二话不说就悄悄米米地删掉了。去掉之后,整篇文章的意思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以“如是而已”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