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做不出来,怪题太难

第(1/2)页

李信知道自己是在唬人,但王闻建和崔文元可不知道。一听说李信要把这事儿宣扬出去,两人登时就吓到了。

        按说这事儿其实也不大,不过就是没把题做出来而已。但这对于王闻建和崔文元来说,可不是小事。

        原因也很简单

        王闻建,姓王,来自太原王家。

        崔文元,姓崔,来自博陵崔氏。

        他们都是来自五姓七望的高门大族子弟。尽管并不是族内血统最高贵最纯正的直系子孙,但好歹也是凭着相对来说比较出色的才学,才获得了被家族推荐入朝为官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门荫”,唐代入朝为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这个制度得以实行的最大基础,就是当时世人们普遍认为士族子弟才学过人,远超寒门子弟。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无法理解的出身决定论,在唐代几乎是全社会的基本共识。

        在这个前提下,王闻建和崔文元身上背负着的,其实不仅是他们两人的尊严,还有他们背后的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尊严。

        一旦他们两人没能答出楚王所出之难题的事情传出去,必将惹来万人耻笑,甚至连家族都要蒙羞毕竟楚王的名声在长安实在是太臭了,输给谁不好,非得输给这么个不学无术的纨绔王爷

        王闻建和崔文元心中同时闪过令家族蒙羞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然后齐刷刷地咽了口唾沫,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同样的结论。

        “不能走绝对不能就这样走掉”

        两人同时回头,又掏出了各自的题目冥思苦想起来。

        老郑笑眯眯地看着这两人脸上那比便秘两个月还要痛苦几分的表情,心里就像喝了一大杯葡萄酿一样畅快。

        终于,又不知过了多久,两人再也忍耐不住这种头疼欲裂的感觉,拱手向老郑施了一礼,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们认输了。能否向楚王殿下通报一下,就说户部主簿王闻建崔文元求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老先生的教诲。

        对于士族子弟来说,学识比不过别人当然丢人,但如果比不过别人就灰溜溜地逃走,就像王闻建和崔文元一开始想要做的那样,那丢人的效果就会加倍,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家族声誉,比如被人指责教出来的子弟没有士子该有的风度之类的。

        既然不能逃走,又做不出题目,那么该怎么应对眼前的局面,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王闻建和崔文元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低头。

        “他们什么时候认输,什么时候放他们进来。”老郑清楚地记得自家王爷当时是这样交代的,于是按照王爷的吩咐打开大门,将两人放了进来,道“请王爷已经在后庭等二位了”

        看到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王闻建和崔文元的心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