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直面扎心的真相(万更求订阅!)

第(1/2)页

装修考究的饭店里。

        一张小圆桌旁坐着组合有点奇怪的三个人。

        打扮斯文的年轻男人。

        妆容精致成熟看起来起码有二十七八的女人。

        面带微笑的清秀少年。

        “啊,这”

        王洪海不大的眼睛费力的睁成最大,脸上布满疑惑。

        “方同学,不用这么客气,叫我王哥就行,我也就是痴长你几岁。”

        方年抓了下头发,脸上带着赧然改了称呼“不好意思,王哥。”

        他刚才纯粹是看戏,秃噜快了。

        不小心想起了老王,憋不回去后迅速改口喊叔。

        “没关系没关系。”

        王洪海连忙飞快的摆手。

        “秋,关师妹”

        话还没说完,关秋荷飞快的递了菜单“王师兄,先点菜吧。”

        “”

        不只是方年看得明白。

        关秋荷也看得明白,甚至一开始就猜到了这场景,所以才会特地去化妆。

        好几次王洪海想说点什么的时候,都被关秋荷给委婉的打断了。

        气氛一直不尴不尬的。

        等上了菜之后,关秋荷干脆直接切入正题。

        “王师兄,我这个弟弟想了解复旦的招生政策,主要是保送条件和自主招生规则这些。”

        王洪海推了推眼镜,一脸斯文的说道。

        “方同学是申城本地的吗”

        方年满脸微笑的回答“不是,我是湘楚的。”

        “湘楚啊”

        王洪海夹了筷子菜。

        “那条件就比较多了。”

        “首先保送的话,需要五赛省一,最好是国一,要是有国一的话,对口的专业就很稳当,其次是外国语学校保送,这个湘楚好像没有。”

        “”

        “除此之外,一部分学校有推荐名额,参加我校的体验营,择优保送。”

        “”

        王洪海还很年轻,看起来也就是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可能进入工作也没几年,所以说话也没打官腔。

        当然可能也是别的原因。

        总而言之,关于保送这个分类,说得很细。

        但方年却发现,基本与自己无关。

        棠梨八中是一个贫困县下属乡镇排名最末的中学,并不具备推荐保送体验营的资格。

        甚至说,整个桐凤可能都没名额,或者顶多一两个名额。

        接着,王洪海又补充了一句“哦对了,今年的体验营10天后开营,明天下午5点截止报名。”

        得。

        直接没戏。

        这个时候就算是非常规手段,也晚了。

        先就不说方年的成绩还不能在桐凤排名第一,就说这么多的竞争者,谁都会倾向于熟悉的人选。

        而不是方年这个忽然冒头的人。

        保送这条路基本宣告堵死。

        接着王洪海又介绍了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话,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校是有不同类别的自主招生计划。”

        “像文史哲学的”

        王洪海列举了一些招生计划。

        这些计划就很有针对性,直接划定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初试,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完成,具体来说”

        “初试之后,需要在6月15号的样子来我校入营复试”

        “通过者必须要在报考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入对应的专业方向,否则我校原则上不予录取”

        “通过自主招生之后,酌情减分,一般来说会有部分省份只需要过该省一本分数线即可,湘楚的话,应该可以在提档分数线上减20分。”

        “”

        方年小声呼出一口气“谢谢王哥。”

        保送基本没戏,自主招生的话,用处不大。

        无非就是复旦的分数线640,他高考得考620才能过。

        而且去走自主招生的路子很麻烦,文史哲学类需要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这东西又不是写小说,其实还蛮难的

        闻言,王洪海摆了摆手,笑着道“不用客气。”

        接着问“小方同学,你现在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大学有没有想好的专业。”

        方年回答道“理科,哲学。”

        “理科生选哲学”

        王洪海惊了“严格的说,哲学是个文科类专业,不过我校还是招收理科生的,但名额不多。”

        哲学其实算是个冷门专业,一般人不会上,甚至容易被调剂,这点倒是问题不大。

        转来转去,方年忽然发现,通过高考的方式最简单。

        这个时候,方年深刻的体会到了不同的环境差距。

        如朱建斌一开始就说过的话,读书是棠梨这种小地方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而现在,一些事实很明白的摆在了眼前,其它的机会对棠梨出生的人来说,太难太难。

        方年其实可以有盘外的办法上复旦。

        比如缴纳一笔可观的赞助费什么的。

        顿了顿,王洪海补充道“当然,其实还有别的方式”

        说完了正事。

        按照常理来说,饭桌上应该是推杯换盏,你好我好大家好。

        方年懂这些。

        但心情不是太美丽,额外的也不好给王哥当助攻。

        关秋荷则摆出了平常的清冷模样。

        但,这些都难不倒王洪海。

        他吃了几口菜后,放下了筷子,细致的擦了擦嘴,喝了口水,接着才一脸微笑的开口。

        “秋荷,我听你的朋友说,你在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就离开了申城,去了一个偏远的乡镇”

        “你在那里过得好吗”

        “我听说那个地方在地图上连个点都没有”

        “”

        语气很柔和。

        总体来讲,是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