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 152 章

第(1/2)页

管家肖忠老老实实地把事情交代了一遍。

        当晚,  武文齐被割喉,  宅子里的所有人都吓傻了,  与其同睡一榻的大姨娘更是尖叫不已。

        深夜静寂,  叫声传出很远,引来了恰好在东城巡逻的衙役。

        一州知府被杀,这是天大的事。

        同知、通判、推官等官员迅速赶到,细细勘察了现场。

        这就导致管家肖忠失去了布置抢劫杀人现场,  拿走钱财的最佳时机。

        他是武文齐巨额财产来源的知情者,  对巨额财产起贪心是人之常情。

        司岂之所以怀疑管家,而不是官员和捕快,是因为官员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拿走这个屋子里所有财物——绝不会只清空抽屉里隐藏的东西,而放弃多宝阁上的十几件珍宝。

        他们能坐到这个位置,  没那么蠢。

        肖忠拿出私藏的三千两银票和一本账簿。

        账簿上记载了武文齐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支出是明确的,全部是人情往来和日常消费。收入只有姓氏,没有名字。

        所有财物都是到访大宅的人送的。

        肖忠只知道有个经常来的员外姓古,  经营商队,此人在两国开战后就没有了踪影。

        最后一笔收入是司岂纪婵等人进入宁州境的前一天:武文齐收到了一尊重约二百两的金佛,送礼的人也姓古。

        但肖忠说,  他没见着古员外,也不知武文齐何时收的礼。

        司岂一行抵达蒙城后,派人知会过粮草辎重抵达宁州的大概时间,  以便武文齐做好接待安排。

        司岂合理怀疑,这个姓古的人是金乌国细作,而武文齐是卖国者。

        那么,  这尊金佛是否与他们一行有关呢?

        司岂略一思忖也就明白了。

        粮草辎重目标大,金乌人稍加注意就能知道准确消息,不用贿赂任何人。但纪婵加入军医队伍,并隐匿在粮草之后的消息并不是所有人知道。

        联想到纪婵等人遭到袭击的经过,司岂以为,武文齐卖的应该是纪婵的消息。

        朱子青也许就是因为查到这些,所以才杀了武文齐。

        由此可见,他在找到朱子青的外室陶姨娘后,朱子青便已经逃离乾州,往西北来了。

        司岂苦笑着摇摇头,难道他想杀遍天下恶人不成?

        ……

        案子与京城的连环杀人案串起来,司岂就不用继续跟踪此案了。

        他亲自画了朱子青和朱平的画像,以大理寺的名义下了海捕文书,通缉二人。

        之后一行人在宁州休息一宿,探望了留下的羽林军伤兵——伤兵们的伤势大多有所好转,包括那个肠子跑出来一多半的小兵。

        第二天一早,司岂辞别同知等官员,返回拒马关。

        战争时期,形势瞬息万变,司岂担心前线战局,更担心纪婵的安危,路上不免走得有些慌张,天黑时便错过了商旅打尖的镇子。

        晚上变了天,西北风刮得人睁不开眼,风沙落到衣裳上,能听到“噼啪”的声音。

        气温降得很快。

        大约一更时分,风略略小了些,但雪又下起来了。

        司岂穿着翻毛皮的斗篷尚且冻得瑟瑟发抖,穿着棉衣棉甲的羽林军就更受不了了。

        一行人冒着风雪走了十几里,总算在一处山麓下发现了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两点橘红色的烛火。

        烛火虽然微弱,但在这样的夜里,却像熊熊燃烧的火炬一般,照亮了每一双渴盼温暖的眼。

        司岂心中一定,指着路边的蜿蜒小路说道:“走吧,我们过去。”

        小村子距离官道甚远,走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才到村里。

        司岂选了村里最大的一个宅院,让士兵上前敲门。

        “咚咚咚……”

        敲门声持续许久,才有一个粗哑的声音问道:“谁啊?”

        一个羽林军士兵说道:“路过的,借宿。”

        “啊……不借不借,家里没地方了……咣!”那人跑回去了,使劲关上了房门。

        “咚咚咚……”士兵力气颇大,把门拍得山响。

        “嗷,嗷……”村子里的狗叫了起来。

        “你再不开门,我们就硬闯了!”有的士兵冻得不行,大声威胁道。

        又有两个士兵上去砸门。

        司岂没阻止,比起士兵的健康,他更愿意损失一点儿名声和银钱。

        “来了来了,别砸别砸。”里面的人大概怕了,飞快地打开了大门。

        这是个三十左右的壮汉,完全符合西北一带人的样貌特征:浓眉大眼厚嘴唇,目光中有惧怕,但看得出忠厚老实。

        他身上穿着厚棉袄,脚上等着羊皮靴,家境看起来还算不错。

        “你们这是……”壮汉试探着跟身材最高、气势最强的司岂搭话。

        一个羽林军道:“咱们是冠军侯的人,准备几间房,弄点儿吃的,咱们爷们要在你这儿过夜。”

        另一个补充道:“咱不白吃白住,给钱的。”

        壮汉黝黑的脸上有了笑容,背后藏着的柴刀也放了下来,“原来是咱大庆人,快请进快请进。”

        这一家人姓邱,以打猎为生,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待人十分热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