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 40 章

第(1/2)页

纪婵整理尸骨,  小马记录。

        女性,  三十二岁左右,  生育过,  身高五尺三寸,偏瘦,容貌姣好,下巴上有黑痣。

        死于□□中毒,  生前没有性侵害。

        分尸工具为单刃,  刀尖上有卷刃——每一刀的创口上,刃端都留下了不规整的皮瓣。

        凶手懂分尸,尸骨没有损坏,尸块上泥土较多,  说明分尸是在地上进行的——泥土从表面上没有特殊性。

        抛尸工具是只硕大的背篓。

        背篓是新的,柳条编制,高两尺半,  直径两尺,筐上有拎手,旁边有背带,  因其从高处落下,下面有轻度损坏。

        李大人说,这种背篓在南城很常见。

        城外的农民卖菜,  大户人家或者饭庄买菜,以及家家户户装引火柴草的大多使用这种篓子。

        柳条和柳条的缝隙间恰有柴草屑,如此一来,  查找的范围就更大了。

        司岂说道:“纪大人能不能给死者画张画像?”

        如果不是绣楼的绣娘,也不是卖绣活为生的妇人,那就是豪门中专门负责绣活的绣娘。

        虽然最后一种可能性不大,但依然有。

        如果不能挨家挨户地询问,就应该让走街串巷的人们主动看见。

        纪婵点点头,“可以画,这样能直观一些,快一些。”

        左言在门外插了一句,“纪大人,左某可不可以一旁观瞧。”

        泰清帝“嗯”了一声,跃跃欲试。

        “我在门口画,左大人请随意。”纪婵把头颅搬到门口这一端。

        一位老臣赶紧闭上眼,哆哆嗦嗦地劝道:“皇上……这怎么使得,晚上会做噩梦的呀。”

        泰清帝打了个寒颤,对着人头画和对着头骨画,确实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但就是想看怎么办?

        想想就很刺激!

        他和左言对视一眼,先后迈开了步子。

        左言道:“皇上只看纪大人画便是,其他的不要看。”

        泰清帝点头,“言之有理。”

        于是,泰清帝五年,二月十七日的傍晚,顺天府里出现了一个极为诡异,又违背人伦的场面:

        一个俊俏的仵作坐在门槛上,对着烛光中的女子人头做画,女子发髻凌乱,面带血迹,双眼微睁,像在偷窥着眼前的一切。

        仵作身后站着三个年轻的男人,年纪一个比一个小,脸蛋一个比一个英俊。

        泰清帝居中,大理寺左右少卿分列左右。

        几位有了年纪的大臣远远观瞧,想走又不敢走,想留又不敢留,像鹌鹑一样,在春夜的冷风中瑟瑟发抖。

        泰清帝三人负手而立,一会儿瞄眼人头,一会儿紧盯纪婵的笔尖。

        “眼尾不上挑,应该是杏眼。”

        “鼻子挺翘,嘴唇增一分则厚,减一分就薄了。”

        “皮肤细腻,按照纪大人的说法,此女也算尤物了,会不会死于情杀?”

        最后这句话是泰清帝说的,因而获得了其他两人的一致认可。

        看个素描能看这么久。

        纪婵觉得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太少,如果有个恐怖电影,或者有个鬼屋什么的,这几位就不会耐着性子在她身后叽叽喳喳了。

        她从小学习素描,又懂得解剖学,画人像的基本功扎实。

        抓住主要特征进行人物速写,再根据想象画一幅被害人刺绣的场景。

        不过多半个时辰就完活了。

        “这应该足够用了,司大人接着。”纪婵把画纸从夹子上拿起来,往后一递。

        “朕看看。”泰清帝率先抬手接了,为看得清楚,还拿着画纸往前挤了挤,衣襟都搭到纪婵的后背上了。

        司岂看着碍眼,便顺手推了纪婵一把。

        纪婵还在收拾画画用具,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以为自己挡了谁的路,往一旁让了让。

        然而那边有刚刚凑过来的左言。

        司岂还想再推,却见纪婵整理好纸笔,朝小马伸出了手臂。

        小马隔着衣袖握住她的手腕,把人拉起来了。

        司岂:“……”

        这女人真把自己当男人了?

        纪婵不知司岂都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重新带上手套,回到解剖台前,拿起小马给她备好的缝合线,一针一针地把尸块缝了起来。

        美人死得这么惨已经很可怜了。

        死无全尸就更可怜了。

        她得帮帮她。

        纪婵缝合尸体时,泰清帝带着画像和一干顺天府的官员去了书房。

        她不想出风头,就让小马把填好的尸格给了司岂。

        推官李大人说,案发地在城南东区的八仙桥,这座桥连接小南河两岸街区。

        小南河以南是大兴街,小南河以北是彩虹街。

        城南菜市在八仙桥南面不到一里地之处。

        是以,这座桥不但往来的行人多,桥下扔的烂菜和生活垃圾也不少。

        如今天气转暖,桥下异味颇重,早上就有行人发觉桥下比往日更臭,但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没有人加以重视。

        报案人是个开饭庄的商人,家里养了一只细犬,每日下午都会牵着出来走走,路过八仙桥时,细犬狂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