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 126 章

第(1/2)页

三月十四这天,  老天爷非常给面子,  是个春光明媚的好天气。李贵妃在御苑设宴。

        谢玉璋的翠盖宝车到林府去接林斐和林家婶婶。林谘和九郎十郎都在门口处送。

        春光里看这一家好相貌,  特别是玉树琼花般的三个郎君,别提多养眼了。

        谢玉璋眉眼带笑:“三哥尽放心。还有婶婶在呢。”

        林谘道:“再放心不过。”

        又对林斐道:“去吧,  让别人都看看你。”

        林斐眉眼从容,淡淡一笑。

        自来世间女子不易,  总有些人见不得人好。

        谢玉璋漠北八年归来,虽封了公主,  云京也暗暗会有些关于她的流言。二月的时候还收敛着,  观望了一个来月,见皇帝毫无将她收入后宫的意思,人们便松动了。

        邓九一伙子浪荡儿竟敢拿谢玉璋做那等不堪的赌约,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谢玉璋的光芒之下,  人们起初是没有注意到林斐的。但皇帝赐下旌表,亲题了“义烈”两个字,  便把林斐推到了人们的视线中来。

        得皇帝亲笔,  大穆朝第一人,  竟是个女郎。

        这次春日宴,  李珍珍亲自点名,给林斐下了请柬。许多人都想看一看林斐。

        这是新帝登基三年以来,宫里第二回办春日宴了。比起去年那一回,  今年来的人要多得多。

        新朝其实还有许多职位都空着,官员数量还十分精简。为了热闹今年的春日宴放低了门槛,许多去年没有资格参加的人也可以进宫了。

        女郎们的衣裙亦华丽了许多,  不像去年那样各家还都小心翼翼,不敢出头。随着新朝的稳定,人心也渐渐安定,女郎们也终于敢争奇斗艳了。

        一眼望去,绿水春波,繁花似锦。既是春日宴,自然以赏花为主题。然而花绕美人,美人在花间,许多人的目光却被美人牢牢吸引住,竟无暇赏花了。

        “你看她的裙子,并不是现在时兴的呢。”

        “可是真好看,我回去也要做一条这样的。”

        “我可不敢,我压不住这裙子。”

        “她竟贴了翠钿和翠靥。现在上哪里去找会弄翠钿的匠人啊?”

        “便是寻得到匠人,也得肤色要那样白才行啊。”

        年轻的未嫁女郎们窃窃私语,最后,各种感慨化作一句:“啊,她怎么生得这样好看!”

        这个“她”自然是说的是永宁公主谢玉璋。

        她眉心贴着翠绿色花钿,两腮贴了翠靥。翠钿前赵时流行于宫廷,这几年战乱,已经找不到会这门手艺的匠人了。

        谢玉璋前世藏着掖着,进宫时衣着都很寻常,想尽量不吸引人注意。可即便那样又怎样呢?反正藏也藏不住,今生,有着李固的庇护,她不吝于展露自己的美貌。

        此时,她坐在亭中与一位杨家表姐的婆婆正说话。

        因她是一品公主,她过来时,众人都起身给她行礼。她忙过去按住表姐的婆婆,嗔道:“看您,我还是外人吗?诸位夫人也勿多礼,都快坐吧。”

        众人都笑,待坐下,都看永宁公主身边的女郎。

        那女郎花信年华,衣着并不特别华丽,也不像有些女郎刻意追求人淡如菊的雅致。今日场中颇有许多女郎,衣裳夺目。可这女郎让人第一眼先看到她的人,纤丽隽永,如同仕女图中走出来一般。

        总之是衣裳为了人,不是人为了衣裳。

        杨表姐的婆婆便问:“可是林家女郎?”

        林斐欠身,笑道:“正是。夫人是出身青州姜氏的薛夫人吗?”

        薛夫人道:“你还记得我?”

        林斐道:“从前见过的。那时候母亲回家特意与我讲了青州姜氏,全讲完用了两天呢。”

        这自是因为家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着各种成就、典故、轶事可讲。既恭维了薛夫人的出身,亦展露出林斐母亲作为世家妇的素养。

        世家女互相试探,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薛夫人便拭泪:“可叹你母亲……”

        只林家灭于逍遥侯之手,那是永宁公主谢玉璋的父亲。她如今正笑盈盈就坐在旁边呢。薛夫人掉两滴泪,叹一声,便收发自如,又把话题扯回来,说些闲篇:“与谁一同来的?”

        “与婶婶。婶婶与相熟的夫人正在说话,我便和永宁殿下闲逛……”

        亭中气氛一时甚为融洽。

        夫人们含笑观察。

        永宁公主谢玉璋今日妆点过,比往日艳丽得多,富贵中透着雍容优雅,眉间惬意,姿态轻松,一看便知她回到中原之后是过得极好的。

        虽是异姓公主,气度竟像个真正的皇家人。

        林家女郎又完全是另一番模样。同样是世家女出身的夫人们一看到她便知是同类,还是那同类中的佼佼者。

        各自在心中掂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