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颜妃

第(1/2)页

公子敛回来了。

        楚人奔走相告,  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公子敛这个节骨眼怎么会忽然回来。

        要知道公子敛去岁被送去秦国为质,根本就没想过他还有回来的一天。两军交战,  质子无疑是最惨的一个。楚国趁人之危对秦开战时,已是不管卫敛的死活。

        卫衍正在宫殿内拍手称快:“那卫敛仗着秦王宠爱,  上回可得意得很。如今又打起来了,我看秦王还会不会继续宠他?只怕是第一个杀他祭旗罢!”

        一名华服美妇安慰儿子:“母妃都说了,他迟早会被秦王收拾的。衍儿莫气,  这不就报应来了?”

        颜妃初时收养卫敛,  本就另有所图,自然不会倾注太多真心。后又有卫衍这个亲儿子时刻挑拨离间,对卫敛多有不喜。

        卫敛赴秦为质时,她尚有些歉疚,  好歹是膝下养了这么久的,便是只狗也该养出感情了。卫敛去秦国摆明了是去送死的,对待将死之人,颜妃并不吝啬施些怜悯。

        可没想到卫衍出使一趟秦国,  回来后就说卫敛在秦国混的风生水起,还心胸狭隘记恨着以前的鸡毛蒜皮,  仗势欺人去跟秦王告状,打了他三十大板。

        卫衍在秦国没人惯着他,委屈无处诉,回来一到颜妃身边,就添油加醋告了许多状。颜妃素来溺爱卫衍,  闻言气得直骂:“真是养出个白眼狼,若非当年本宫养了他那个野种,他能过这么多年好日子?”

        无奈卫敛已远在秦国,她无法为儿子报仇,只能哄卫衍:“伴君如伴虎,他以色侍人,又不能孕育子嗣,能得几时长久?且看罢,过不了几时就会被厌弃,下场不会好的。”

        卫衍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两国再次交战。古来质子在战时就是首先牺牲的那个,秦王再宠爱卫敛,这种时候也定然看他碍眼。

        一想到卫敛如今过得不好,甚至可能已经死了,卫衍便感到心中一阵爽快,立刻跑到颜妃这儿报喜来了。

        不想母子俩这会儿才说完话,一道清清冷冷的声线就穿透大殿:“哦?我竟不知,母妃与王弟这般想要我死。”

        卫衍身子一僵。

        他慢慢转过身,见到一袭白衣、长身玉立的青年,表情宛如见了鬼。

        “你你你怎么在这儿?!”他惊吓地往后退了一大步。

        “想家便回来看看,正要去拜见父王。不过儿臣更挂念母妃与王弟,这才先来了此地。”卫敛抬了抬眼皮,“只是母妃与王弟似乎不太欢迎我。”

        颜妃目露惊疑:“胡闹!你怎么回来的?秦王同意了么?还是私自偷跑回来的?”

        卫敛凝视她:“母妃如此害怕作甚?”

        颜妃反应过来,情绪激动地指着外头:“出去!养你多年已是仁至义尽,你这个时候回来是何居心?别连累我们母子俩!”

        她心思转的很快。如今秦楚再次交战,卫敛这个质子在秦国必然很不受待见。此时无端回楚国,目的实在让人不得不多想。

        卫敛如今在楚国的地位同样尴尬——谁知道他是不是被秦人策反了回来当间谍的?这时再扮演什么母慈子孝,如果卫敛真是秦人送回来的内应,楚王会第一个撕了她。若他是趁乱偷跑回来的,同样是一个大麻烦,她可不敢对上那位传说中秦王的怒火。

        总之沾上就是一身腥,最好还是和卫敛撇清关系。

        性命攸关,颜妃也懒得演什么久别重逢的母子情深,逐客令下得毫不客气,大有不认卫敛这个儿子的意思。

        倒也没错,她的儿子从来只有卫衍。

        她岂会问卫敛这段日子在秦国过得好不好,会不会受苦,又是如何能从那危险重重的地方回来的。她一句也不曾问候,上来就是赶他走,关心的只是卫敛千万别拖累她。

        “连累?”卫敛眸中似含讥诮,却也只是一闪而过,随即归于平静。

        “我知道了,卫敛以后与您毫无瓜葛。”他一声轻笑,“颜妃娘娘。”

        卫敛语罢转身,毫无留恋地离开。

        他着实是个很容易心软的人,别人对他一点好,他可以记上许多年。适才殿中,哪怕颜妃担忧地问一句他的近况,他都会庇护他们母子。

        可是没有。

        跨出宫殿的时候他抬头望了望天,阳光绚烂到刺目。他抬手挡了挡眼睛,微眯起眼透过指缝看灼灼的光线,却觉得这阳光没有温度。

        都说故国家乡的天永远是最好看的,怎么他就觉得还不如秦国的好呢。

        幼时颜妃将他抱在膝头讲故事的场面渐渐淡去,变成姬越在榻上拥着他笑语:“卫小敛,你这么个宝贝,他们不珍惜,孤可舍不得放手。”

        卫敛无声笑了下。

        他的心不在楚国了。

        十九载深藏于寒潭冷窖,不及姬越予他无尽热忱,一年光芒。

        华鄄殿。

        楚王早已收到消息,得知公子敛今日出现在城门口,一时摸不清状况,只在殿中候其觐见。

        两旁坐着李夫人与吴姬,还有闻讯而来的卫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