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第 155 章

第(1/2)页

弘晙阿哥扬起灿烂的笑脸小跑到玛法跟前。

        “玛法,  弘晙给玛法吹曲子。”

        小嗓门欢快愉悦,  皇上一愣,  手里的画儿放下,抱一抱乖孙孙,眼睛湿润。

        却是故意说道:“玛法猜一猜,弘晙是不是要吹唢呐?玛法可经不住吵闹。”

        弘晙不乐意。

        “玛法,  弘晙还会打八角鼓跳舞。”

        皇上笑出来。

        “我们弘晙还会打八角鼓跳舞?好,玛法就看看。”

        弘晙……

        弘晙觉得他需要正一正名声,  弘晙阿哥不光十八班武器皆通,  十八班乐器也是皆通。

        弘晙阿哥心气儿起来,找来他的小八角鼓,去年在承德的时候,蒙古部落的台吉们送给他的礼物之一。

        台吉们还专门根据弘晙阿哥的手掌大小,  将原来八角鼓的大小缩小一倍,小巧玲珑。

        做工精致,  雕刻精美。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弘晙阿哥跳到宴会的外围,在各自表演吹拉弹唱的大臣们中间站定,手持他的八角鼓,  亮开他的小嗓子。

        弘晙阿哥去年还和成衮扎布弟弟学得几成“呼麦”唱法,正好拿出来显摆。

        “往南传,往南传,”声音急促,搭配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红毛罗刹闯进边,又抢油,又抢盐,又抢奥母黄米团,貂皮狐袄都拿去,还偷玛法一绺烟。”

        “快关门、快关门,罗刹来了就吃人,十八大刀十八把剑,十八把火铳闹天昏,十八把小刀满街寻,十八把大刀专杀人。”

        众人……

        哈哈哈,哈哈哈。

        “好!”

        “好!”

        “好!”

        …………

        关外的小娃娃最喜欢的曲子,“杀气腾腾”,很适合今年的中秋节,很适合他们的小四阿哥。

        鼓,柳,彩,一个人耍一个全班,插科打诨、逗哏凑趣,无所不能,无所不有。

        虽然弘晙阿哥因为换牙期间影响唱腔,但是真的耍得很好,诙谐乐呵都有了,豪情壮志都有了,思乡之情也有了。

        咳咳,小孩子的“诙谐乐呵、豪情壮志、思乡之情”当然和大人们的不一样。皇上用一口菊花美酒,眼望场中汇聚万千瞩目的乖孙孙,发自内心的自豪。

        就听弘晙阿哥接着唱:“老爷庙前是驿站,黑马白马都备鞍,狠打马、紧扬鞭,公差哥儿跑得欢。过大岭、翻高山,换人换马不换鞍。”

        “跑得小马张巴掌儿,跑得大马两腿弯,大马跑死三千六,小马跑死六千三,不送银子不送钱,直把军情来回传……”

        康熙二十三年,为抗击俄罗斯的侵略,由吉林界至爱辉一千三百四十里设置十九个驿站,驿站的站人专门传递火急军情,必须星夜疾驰,人马都不换,站上俗称“八百里滚蛋”。

        意思是说一骑扬尘,站站传递,日行800里,最后马累死了,骑者只好连滚带爬地将信件送到京城皇上那里。一直到现在,北方站上的人还把驿站传递情报最快的速度800里加急叫做“八百里滚蛋”。

        弘晙阿哥学着骑者“对着死去的马匹泪汪汪,想起受难的家乡,眼望京城哭着连滚带爬”的模样学得那个像,看得很多人都跟着眼泪花花。

        夹杂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夹杂着对当年那段勒紧裤腰带打三藩,打准格尔,打俄罗斯苦难日子的感怀,夹杂着如今大清国蒸蒸日上,国富兵强的骄傲……

        一个个的,即使是特邀来一起过节听不懂词儿的当地贵族,也都听明白了其中的感情。

        音乐是最通用的语言。

        站着的跟着跳,坐着的站起来,鼓掌声不断……跳起来八角鼓,唱起来小曲,耍起来戏法……大合唱的声音雄壮巍峨。

        没下场的人都无声地哭出来,皇上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溢满眼眶,又硬生生地倒流回去。

        曾经只是关外人牧居时的一种玩乐的八角鼓,每当人们行围狩猎和劳动之余,常以八角鼓自娱自乐,庆贺丰收的喜悦。进关后,在驻防地或行军途中,也常击鼓高歌尽情演唱,以排解劳顿和思乡之情。

        现在满、汉、蒙、白……各族人都喜欢它,人人都会几下。鼓面竖置,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伸在鼓框内,无名指、小指托鼓,右手各指弹击鼓面发音,音色清脆,优美动听。尤其是弹击鼓面与摇震鼓身相结合发出的音响,更具特色。

        演奏技巧也是丰富,“挝鼓十法”“击鼓五法”,坐、弹、垫、轮、搓、磕、分弹、簸……

        有弘晙阿哥领着这些“文武双全”的人耍起来,真应了那句,“怀中抱月,四平八稳。摇鼓腕抖臂不动,打垫轮搓应合弦。”

        耍的人尽兴,对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看的人都是各种心绪交杂,喝彩声此起披伏。

        四福晋面带微笑,不着痕迹地擦擦眼角的泪水;皇上听得心潮起伏,借着“连声叫好”掩饰自己激动的情绪。

        如果说刚刚弘晙阿哥的曲子里带有小孩子的天真,孝顺玛法、额涅的纯真,那么这些人,随着弘晙阿哥一起跳起来,舞起来,大鼓敲起来……的人们,他们发出来的曲调里面的感情,是真的深沉激昂。

        八角是代表八旗,现在代表满汉蒙各族人;八角鼓的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一面嵌钉柱缀鼓穗,寓意五谷丰登;蒙古台吉们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而成,象征着各族人的团结。

        弘晙阿哥感受到场中的情绪变化,发现大家伙儿都喜欢他的唱腔,他也激动,唱完《往南传》和《快关门》,学着南城大街杂卖艺之人的模样,板着胖脸抱拳作揖四面八方转一圈儿,声音用内力喊出来。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弘晙祝贺玛法中秋快乐,弘晙祝贺张老师中秋快乐,弘晙祝贺……”

        弘晙阿哥祝贺满场中的每一个人,大喝一声,“且看弘晙阿哥的八角鼓耍起来。”

        咚咚咚腔,咚咚咚腔,《公差哥儿跑得欢》、《绣荷包》、《兵丁就像高粱茬》……一个接一个。

        “一马三枪多么伶俐,水师营里有名气,我求妹妹绣个荷包,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康熙爷发兵打罗刹,派了三百夸兰达。背长弓,骑大马。大酒葫芦腰上挂,马队排了三百米,兵丁就像高粱茬。缕缕行行奔战场,罗刹一看害了怕。小毛子拽着戈必旦,大腿抽筋小腿麻。”

        “滚的滚,爬的爬,‘嘀哩咕噜’滚回家,老毛子,赶跑了,打开酒葫芦笑哈哈,哈拉气酒管够哈,喝得各个找不着家……”

        弘晙阿哥的口技学得惟妙惟肖,“嘀哩咕噜”的表情和动作里还带有小儿稚气,都是对水师大军的敬佩和骄傲,在场的人本来很伤心,可还是被逗得哈哈哈大笑。

        等到他们听到弘晙阿哥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