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 149 章

第(1/2)页

“新式学院出来的工者。主要按照新式学院的考核方式考核,  四书五经附加。读书人要‘视金钱为粪土’,  工者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既然要提高,  那也要‘视金钱为粪土’。”

        说到这里,皇上发现乖孙孙动了动眼睫毛,牙疼地接续说道:“世人要明白,学技艺不光是一份手艺,  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更是一份人品和文化的传承。”

        “墨家人追求的‘兼爱’、‘非攻’就不说了,  吃苦耐劳、严于律己,  把忠君爱国、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必须的……”

        弘晙阿哥的小耳朵动动,听明白了。

        儒家人说出来“修身齐家治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墨家的工者们,要想和文人一样站出来挑起“精神领袖”的大梁,  必须要有相应的理论文化。

        而墨家曾经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节用”等等理论,也要有进步和发展,给出合乎当前世情的解释。

        就见弘晙阿哥朝一家人眨巴大眼睛,眼里的无数“小星星”忽闪忽闪,  小嗓门欢快得来。

        “谢谢玛法,谢谢阿玛,谢谢十四叔,谢谢额涅。”

        “弘晙明白,如果文人是读书明理,  那么匠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手艺活,淬炼自己,百炼成钢。”

        皇上哈哈哈笑,“弘晙这个‘淬炼自己,百炼成钢’,用得好,匠人,就是要有这份定力和定性,坐得住凳子,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

        四爷也非常认同,匠人,不管是造大船、造一个小凳子,不管是宫里的御厨还是民间的小店面,都要有这个追求。

        四爷想起儿子上次的提议,发现儿子还在思考的模样,补充道:“这个事情,朝廷扶持着慢慢发展,新式学院的学生,就--拜墨子和弘晙。”

        “暂时的理论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懂礼知礼、心怀信仰,潜心钻研,认真敬业……”

        其他人都点头,纷纷表示这个理论还不成熟,还需要补充等等,弘晙……傻了。

        张大嘴巴。

        眼睛瞪大。

        这回轮到弘晙阿哥惊呆。

        然而他玛法、十四叔,一屋子的人都是点头,很理所当然的模样。

        弘晙阿哥……彻底蒙圈儿。

        “玛法,阿玛,据说,明末清初最后一代巨子留下遗书,此位钜子剩两名弟子,一外放一内传,外放弟子远行立业,内传弟子封闭隐灵秘府。”

        亲玛法和亲阿玛一起笑。

        “玛法派人去找了,还没找到。”

        “不过这也不是大事情。战国时期墨家式微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另一支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即使找来,也不是完整的墨家传人。”

        弘晙……更加傻眼。

        “玛法,儒墨之争,儒家人对墨家的解释并不全面,还是需要墨家人自己来解释。墨家后学也是墨家。但是儒家,墨家和儒家自古以来互相批判,其他的不论,孟子先生批判墨家‘兼爱无差等’,这就是不全面。”

        “墨家主张“仁”,“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平等互相利益的爱,一种对世人普遍的爱,是理想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但不是无差别。墨家后人巢子在论述‘兼爱’时有说‘有疏而无绝,有后而无遗’……”

        “有疏而无绝,有后而无遗”,即有亲疏的差别,但没有被拒绝的;有先后的差别,但没有被遗忘的。弘晙阿哥认为,孟子先生因此批评墨家的“兼爱”是“爱无差等”,失于公平。

        儒、墨两家都提倡“仁”,但是两家“仁”的含义却各不相同。儒家的‘仁’,阶级差别分明,受着宗法制的制约,内容强调血缘关系,上下关系,先后关系,讲究一个“亲亲、尊尊、长长”的区别。

        对士族阶级提倡,要调和其内部矛盾;而对平民百姓则是提倡,忠和礼,秩序。

        但是墨家的“仁”,讲究一个理性思维,一个逻辑思维,一个入世的实践主意,一种伦理上的雇佣关系,“故”、“理”、“达”、“类”、“私”……不是儒家批判墨家常用的那句“病急乱投医”。

        当然,这可能和墨家的人大多出身于社会中下层有关,但不论如何,他们的理论是有一定的正确性的。

        屋子里一时安静无声,屋子里的人,大多都是儒家出身,可弘晙阿哥就能当众说,儒家的圣人之一孟子先生,观点有失于公平……

        皇上和四爷等人都是抬手按按眉心,眉间皱起一个大疙瘩。

        弘晙阿哥的心里,法家和墨家都是务实,实用,就是儒家,在他心里存有意见,一直说儒家因为参与政治而使得它的“教书育人”失于“大道”。

        家人都是愁啊,千百年来,都是儒释道三家治国,而不是墨家和法家治国。

        弘晙阿哥察觉到家人的态度,腮帮子一鼓,就是要坚持己见。

        皇上、四爷……

        好吧,本来挺烦恼,可他们瞧着小孩子不服气的小模样,又忍不住想笑。

        十四阿哥胤祯直接笑出来,先开口说道:“我们弘晙说得对,儒墨两家自春秋时期就有争斗,各有批判。其他的不论,孟子先生对墨家这句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