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 133 章

第(1/2)页

张廷玉大人很是赞赏地说道:“这些日子小四阿哥要读书,  还要写书,  还要参加水军训练,  忙乎织布机的事情,实在是难得。”

        “臣就看着小四阿哥,那就是打盹儿的时候,那也透着一股子精神气,  开心。四福晋开始办女学,听说那些女学生,  都要去雍亲王府当差。”

        皇上乐呵,  知道张廷玉一方面是夸夸乖孙孙,欢喜于小家伙最近的勤快,一方面也是说四儿媳妇的女学。

        “江南之前就有女子学馆,有那些有名的仕女为了经营家业,  开馆收徒。但她们和慈幼院、育婴堂里的女娃娃不一样。”

        “出身贫困,没有父母家人,  更没人教导一个礼仪规矩,待人接物。她们对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心,  就非常听话。你上次去看,不是说,一个个的,都从流鼻涕不知道擦的小丫头,变得有模有样?”

        张廷玉大人在心来叹气。

        “皇上,  那她们将来,能裹脚吗?”

        皇上一瞪眼,“她们要去做女工,裹脚怎么干活?你家的女儿也是,裹脚做什么?朝廷禁止女子裹脚,不知道?”

        张廷玉大人……

        赶紧服软地答应。

        他就知道皇上不光是打算从八旗子弟,其他少数民族身上着手开始工商改革,还打算从女子身上冲击汉家文人的约束里和影响力。

        张廷玉大人想说,他闺女不裹脚,将来怎么嫁人?又怕皇上来一句他给指婚啥的。

        “皇上,臣的意见,将来可以等农户种地的大机器生产出来,就有足够的人手去作坊做工了。从藩国或者其他地方引来人手,一个是语言不通,一个是不好管教。”

        “而且这都年轻女子来了,她们的婚嫁之事怎么办?还有来自偏远地方的卫生习惯,礼仪习惯,饮食习惯等等……”

        张廷玉大人一番话,说得“忧国忧民”,目的,就是阻止“大量外人”来中原。

        皇上听出来了,可皇上不光没有生气,皇上还大为赞赏地说道:“衡臣说得很有道理。”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语言,功在千秋。我们也不求什么千秋功劳。这大清国境内,包括新打下来的交趾,统一推广注音知识,所有人都学中原官话。礼仪规矩,生活习惯等等,也一起推广。”

        “长江下游,包括广东这里的很多山区,都是大脖子病泛滥。太医不是说多吃海物有效果?今年就让东南沿海多种种海带、海苔、海带……之类的,都给朕把脖子整治过来。影响形象不知道,还笑话其他好好的不长大脖子的人。”

        张廷玉大人……

        得嘞,他就不该和皇上“聊天”,听听皇上这一大通……专门等着他一样。

        再瞧着皇上一脸“大公无私”,明明是怕哪天小四阿哥看到了,吓住,偏偏说得理直气壮,正气满满。

        张廷玉大人麻利地答应下来,他也不敢想象小四阿哥听到人说,“没有大脖子不美”的情景。

        而且这个事情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大脖子病不光是有碍美观,它还遗传,越往后的后代病情越重。

        皇上和心腹大臣这一次的“言语争锋”取得圆满胜利,望着张廷玉离开的背影,表情特“矜持”。

        李德全明白皇上这是高兴,凑上来说道:“皇上就是仁慈。这裹脚的女子受多大的罪,他们这些男子,文人哪里知道?富贵人家还好,穷苦人家的女娃娃,为了好嫁出去裹脚,可平时还是要做活计,走个路慢腾腾的。”

        皇上挺惊奇。

        “难得啊。你个老奴才还知道裹脚不好?”

        李德全笑得一脸谄媚。

        “皇上,老奴知道。老奴的老家里有一户人家的小姑娘,为了前程自己要求裹脚,结果家里人没经验不会裹,请大夫吃药的,受了老大的罪,闹出来好一出大戏。”

        那女子脚上的炎症,还不好看大夫,吃药花了那么多银子,偏偏兄弟几个还没分家,等着攒钱供养一个读书人那,一大家子为了这个事情打架,打得头破血流的,李德全现在想想,还是和当年那个六岁的他一样,一样开心。

        皇上……心里一叹。

        很多人是为了博富贵,或者一口饱饭,主动自阉进宫,自己这个奴才,也是难为他了。当年硬是让父兄送进宫博富贵,到现在还记恨家里。

        “你啊,看看宫里头那个小太监合适,收个做养子。这些年过你手的财物,朕也不说你,该怎么办自己知道,黄白之物,够花就行,将来那些个小太监,哪个还敢怠慢你不成?”

        李德全一愣。

        扑通一声跪下。

        “谢主子爷点拨。奴才都明白,奴才回去京城后,就将那些财物该捐的都给捐了,再收一个养子养老。”

        皇上点头。

        老奴才侍奉他一辈子,妥妥当当,忠心耿耿,对乖孙孙那也是当小主子敬着,这要是将来因为贪污巨大让四儿子给赏一根白凌,他还真怕乖孙孙哭鼻子。

        “明白就好。起来吧。”

        “《明会典》中条文明确规定,自宫者要施以最重的刑罚:大辟。可自明孝宗时颁布严禁自宫的律令,民间自宫者依旧源源不断,好吃懒做的,偷奸耍滑的,科场失意的……有几个是家里实在穷的吃不上一口饭?”

        ”都觉得,一时痛楚难忍的宫刑远比十年或数十年的寒窗苦读要轻松得多。前朝皇帝对于这些民间自宫者的处理,往往都只是颁发诏书,狠狠指斥一番自宫的不孝行为,例行公事似的说明不忍将他们绳之以法……致使律令变成废纸,条文形同虚设,自宫者依然故我。”

        皇上说着说着,声音里带有火气。皇上也知道,法律条文和具体执行,有时候,它就是两回事。但这哪是皇帝对子民的无边恩德?

        皇上每次一想起前朝末期太监数万人,祸害朝廷,危害百姓,就多宫里的太监们来一次“严查严打”,时刻不放松对他们的控制。

        李德全当然知道皇上的行事作风,心肝儿就是一颤。皇上都这样了,看看四爷和小四阿哥对贪官污吏的态度,这将来……

        不过这也和他无关,估摸着,他再伺候皇上几年,就可以养老了。

        而且他现在有皇上金口让他收养子,那就是给他镀上一层金,养老的未来完全不用担心。

        “皇上,前些年民间自愿自宫的人少了一些,最近一些年,老奴听说,又多起来了。去年刚提上来的张童,原本就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据说他因参加乡试时被墨污了试卷而又一次落第,苦思数日而无以遣解,最终愤而自宫,幸得不死,最终辗转入宫做了太监。”

        张童,原本也是李德全挺看好的一个“养子人选”,只是此刻他听皇上的意思,知道皇上对那些年龄老大才进宫,家里头有儿女的太监们,这防备心又起来了,赶紧地来个“如实汇报”。

        皇上冷冷地看一眼这个老奴才,他还记得,上次他自己面前满口夸张童的话。

        李德全吓得面色发白,还不敢求饶。

        好在皇上的乾清宫用人都自有皇上的章程,本来也没打算重用张童,也恰好弘晙阿哥和他阿玛的一番车轱辘话说完,他阿玛自去处理公务,他远远地看到玛法也逛园子,就一溜儿小跑过来。

        “玛法--玛法--”

        乖孙孙的笑脸儿和太阳一样耀眼,小嗓门欢喜愉快,亲玛法立马送上笑脸儿,“玛法来看看,瞧瞧我们弘晙阿哥这一身儿,居然没有出门显摆?”

        弘晙阿哥一挺小胸膛,“玛法,弘晙还有其他式样。”

        亲玛法挺乐呵。他身上也是短褂短裤,脚上穿的也是凉鞋,经过乖孙孙的改良版,小牛皮编织,透气,不露出脚后跟,和其他布鞋一样走路舒服,还不向那个木屐凉鞋一样,穿上脚就和大桥头的老大爷一样没有讲究。

        “我们弘晙阿哥的审美就是好,玛法正在和李德全说最近几年要进宫做宦官的人太多,你也来听听。”

        “弘晙知道。”弘晙阿哥的大眼睛亮晶晶的,还真知道原因,“老百姓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所以人人都想来服侍玛法。”

        李德全……李德全因为小四阿哥的出现逃出生天,此刻听着小四阿哥的话,只想乐呵。

        但是小阿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