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 127 章

第(1/2)页

玛法的语气和其他人一样,  都很是看不起南方这些地方,  弘晙阿哥还没具体去看这些地方的好处,  但是弘晙阿哥的第一反应,角度非常有说服力。

        “玛法,这些地方和我们大清国相连,我们不管理好,  西洋国家都会眼馋啊。”

        “阿玛就说英吉利人占领了印度,印度、苏禄群岛、小琉球……玛法,  西洋国家的下一步,  弘晙估计就是日本和交趾等地区。还有北方的俄罗斯,弘晙听洋人说,彼得大帝一直在改革,开疆拓土。”

        西洋国家,  皇上一直视之为劲敌;日本……不管是曾经的倭寇横行,还是明末丰臣秀吉意图攻打大明,  甚至宣扬什么“明亡之后无中国”,都是戳了皇上那颗敏感的神经。

        还有俄罗斯,紧挨着东北三省,那是他们永远的邻居和敌人。

        皇上一时沉默。

        小孩儿亮晶晶的大眼睛安静地看着他,  如黑宝石般晶莹,如清泉般纯净,充满新奇和梦想,通透而明亮,好像有无数小星星藏在里面,  点点星光汇聚其中,每次和人对视的时候,都好像是直达人的心灵一样。

        乖孙孙有双好眼睛。

        皇上感叹。

        “一步步来。”

        顿了顿,“今天好像要起风,估计下午凉爽。玛法自打来了广东,还没好好逛光广州城,今儿--我们去逛逛?”

        弘晙阿哥大眼睛一亮,张口就要答应。可是,“新安的港口要修建。还要继续盖大作坊造大船和火器。”

        弘晙阿哥瞪大眼睛板着小胖脸,表示他是很坚持的,不能被逛街的诱惑迷住。

        皇上笑出来。

        “行。玛法就答应弘晙。只是我们大清国的人口还是少了。”皇上挺担心,那么多地方,人口少守护不住。

        “兵不在多,在于精。人不在多,在于灵。”弘晙阿哥回答的铿锵有力。

        祖孙两个说着话就手牵手朝外走,皇上吩咐李德全去给议事办事的人传个话,“新安县要发展成港口,尤其是新界那个岛,注意考察……”就堂而皇之地,出门逛街去了。

        祖孙两个兴致勃勃,从最繁华兴旺的西澳,逛到东濠口的东水关、西濠口的西水关,再到南城门的玉带濠,登上城楼远望整个水城,乘坐艇仔船迎风吟唱……

        西澳的蕃商子弟学校、清真寺、养育院……光塔路的怀圣寺,南濠的共乐楼,西濠口的大观桥,也就是弘晙遇到叶廷勋的地方,祖孙两个都是逛个尽兴。

        参观濠东的巍峨光塔;在共乐楼头俯凭栏槛倾樽罍,切身感受广州的繁荣、绚丽、太平、安乐;遥望耸立在城西的灯塔,曾是大唐时期航船的灯塔,指引着船只驶入西澳,如今只有象征意义,细细体会广州的人文历史……

        “万航如凫鷖,一水如虚空。此地接元气,压以楼观雄……人间路浩浩,海上春濛濛。远游为两眸,岂恤劳我躬。仙人欲吾语,薄暮山葱珑。海清无蜃气,彼固蓬莱宫。”

        “谁共吾民乐此亭,使君时复引双旌。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山海是为中国藏,梯航尤见外夷情。往来须到阑边住,为恋清风不肯行。”

        这些唐宋时期留下来的诗词歌赋,无不将广州的气魄和魂魄描绘的栩栩如生,吟来就如身临其境一般。

        桥下行船,河水逶迤荡桨,清风徐来。在大市与西澳相交处有一座共乐楼,楼高五丈,面临巨海,下瞰南濠,气象雄伟,号称是这座“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大都城的“南洲冠冕”。

        文人雅集,商贾聚会,吟诗作画,讨价还价,热闹非常;“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的水城风光,近在眼里。

        皇上赞叹不已。

        “商者一直为世人下视。但是宋朝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朝代。宋真宗景德年间,高绅出任广南东路经略使时,在广州主持开凿南濠工程,把城中众多渠水汇入南濠,排出珠江。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王安石变法,在海贸上做出一系列改革,调低进口关税、取消铜钱出口禁令、设立市易务……程师孟修筑西城,广州官民为了招徕海舶,每逢外国商船抵达与离开广州时,都是大肆设宴招待,上至蕃汉纲首,下至作头梢工,无分彼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欢而散。”

        弘晙阿哥重重点小脑袋,虽然他看了地方志知道这些事情,可是身临其境的时候,他每一次都会有小小的感动。

        “玛法,弘晙知道。”

        “从京城到广东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一位位地方官管理。地方官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老百姓最先接触的人。即使朝廷有好的政策下去,也要地方官一心为民地实施,才是‘两好搭一好’的好。”

        “两好搭一好”的好?皇上……嘴角一抽,什么豪情诗情都没了。

        “玛法记得,康熙二十二年,布政司郎廷枢主持疏浚南濠,使之可以重新行船。但是照着广州的人口增长,南濠的淤积情况,估计将来南濠要被填平。”

        “玛法,那个时候,广州可能就不需要护城河了。”

        “城防怎么能不需要护城河?广州的城墙距离护城河可以放下一个水师,可是必须有的宽度。”

        “玛法,大炮的射程越来越远,将来还会有其他更好的工具,比九叔造的自动大车还快,还有可以和鸟儿一样飞起来啊。护城河再宽,也没有用处。”

        “……嗯,弘晙的梦想很远大,玛法很支持。”

        “玛法,弘晙为了梦想而努力!玛法,广州一直在扩大啊,前朝就一直扩到越秀山,芝兰湖也越来越小……玛法,街上的洋人,为何都是男子,没有女子?”

        小风起来,有点阴天,估计要下雨,却还没下来,正是清爽的时候,祖孙两个悠闲地踱着八字步去逛玛瑙市集,一边走一边聊天,皇上听着乖孙孙的“童言童语”,端着一张严肃的脸使劲绷住,弘晙阿哥也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

        然后他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不管是宁波、泉州、福州……这些港口,城里这么多洋人,他居然没有见过一个女洋人,只有男洋人。

        皇上一愣,还没反应过来;弘晙阿哥的眼睛越瞪越大。

        好奇得来。

        “玛法,街上没有女洋人啊?!!”弘晙阿哥实在想不通,转身拉着玛法的衣袖,呆乎乎的问道:“玛法,西洋人来大清做生意,不带他们的家人吗?”

        亲玛法抬手捏捏好奇小孩儿的小耳朵。

        “西洋女子,长相奇怪,服饰更是不伦不类,头发或分梳两道,或三道,都不梳高鬓,衣服更是……”

        露胸露胳膊,细得吓人的小腰,大得吓人的重裙……还有不裹小脚都是天足,个性更是男人一样的大方,和汉家人对女子要求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脚”完全迥异。

        “他们和大清国的习俗不相符合,‘男女无别’这个方面,更是不容于汉家人,婚配皆由男女同择,女子随意进出家门,还有他们的吻手礼礼仪……在汉家人的眼里,西洋人都是野蛮不开化的蛮夷。”

        弘晙瞪圆大眼睛,呆住了。

        皇上乐呵,“是不是很惊讶?”

        弘晙呆乎乎地点头。

        皇上摸着乖孙孙的小脑袋,平静的语气中有一丝丝说不出的意味,“当然有女洋人跟来,但是她们大多不敢出门,因为很多当地人一见到她们就大喊起来:‘番鬼婆!’然后各户人家都出来人围堵,于是她们不得不呆在家里。”

        而他领着乖孙孙到来,当地官员如何能让女洋人衣着暴露地出现在他乖孙孙的面前?穿大清女子的服饰估计也要被禁止出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