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假途伐虢

第(1/2)页

天皇听了坂上龙二郎的传达,说:“崇德王其罪昭然,理应当诛,以正典法。但是,这当众行邢之人选,应由我日方承担。”要不然,让日本百姓看着崇德王被大宋的人处死,还不知道百姓们会作何想。

        杨再兴说:“也好,那就辛苦阁下了。”天皇暗松一口气,却听杨再兴又道:“本将率军在贵国最多三年,希望天皇阁下早做计划,统一四岛。”

        自公元一一二八年杨再兴率六千宋兵抵达日本,帮助日本天皇铲除异己,扩大版图,统一四岛,历时三年。从此,中日两国垫定永世友谊,相帮互助,日本国尊中国为上国,每年例行朝贡觐见二次,日本也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随之大有发展。杨再兴保守着大宋劲弩的机密,日本心心念念而不可得,加之国内工部大力研发火器,使得中国在军事上遥遥领先,无形中起到威慑控制作用。

        杨再兴在日本多番征战,历经艰辛,收获丰硕战斗及外交经验,为日后回到大宋肩负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日本自徐福之后,中国战神杨再兴的美名千古流芳。在此不再赘述其在日本的事迹。

        却说耶律大石带领辽国残余势力借道蒙古,趁机大败了心无大志的回鹘,将回鹘打得东西分离,西面的逃向了更西之地,东面的往西夏这边源源不断的靠近过来。

        回鹘兵力甚少,部族杂乱,因此战斗力十分不堪,被残辽杀得四处逃窜。

        耶律大石扩大了版图,对外宣称复辟辽国,自己当了皇帝,但外界和历史都称之为西辽。

        西夏国王见驱逐了回鹘的西辽盘踞西面虎视眈眈,命令戴罪的李昌佑重掌西路帅印,加强戒备,防备西辽东进,阻止回鹘东迁。

        回鹘走投无路,东西北三面强敌环伺,南面的吐蕃有高山阻隔,又是喇嘛主政,兵力散乱,吐蕃自治尚可,要想寻求他们的帮助,那无异于多此一举。若非吐蕃山势高耸,高原挺立,喇嘛一心向佛,民生也是所求平淡,再加上物资匮乏,没有劫掠的价值,那么吐蕃这块纯净的圣地早就战火连天了。

        鉴于这些原因,东面龟缩的回鹘便派出一队细作,扮做西域商人,随着因战火阻断丝路无法继续西进的大宋商人一路东返。历尽千辛,终于到达宋都应天府,好话说尽,终于见到求见到了李纲大人,李纲仔细分析局势,觉得有利可图,便连日奏请了皇上。

        “皇上,辽国残军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耶律大石借道蒙古部落,扫平了战斗力低下的回鹘势力,已经对外妄自称帝,成立西辽国,他日势必再次威胁我大宋。而金回鹘军龟缩在西夏以西,前有西夏,后有西辽,随时可被覆灭。回鹘密使千方百计求救于我大宋,一是看好我大宋新战败了金国与西夏,二是回鹘常年与西夏有摩擦,此时他面临灭顶之灾,西夏不趁机砍他一刀已是万幸,不可能再救助与他。”李纲道。

        赵构说:“虽说唇亡齿寒,但是西夏见死不救,必定暗地里他们与西辽达成了某种协议”

        “西夏百废待兴,又惨败于我大宋,元气未复,不敢妄动干戈,此时与西辽达成协议也是权宜之计。西夏有心无力,回鹘又恳求于我大宋,我中国历来仁义当先,有了这个仁字,便不怕出师无名。”李纲老谋深算,“臣建议,可遣谈判使前往西夏,说服西夏让他们借道于我大宋,来个假途伐虢。”

        自去年三国和谈,西夏归还土地之后,鄯州即西宁重归大宋怀抱,往西之地除了茫茫群山,皆非宋土。神宗时期,曾经为了从西夏以南迂回北上灭掉西夏,一路向西开边,大拓疆土,并于崇宁三年1104年灭唃厮啰后置陇右都护府。靖康元年,因金兵大举入侵,加上当地部族反叛,陇右都护府被废置,好不容易打下的疆土再次丢失。

        所以如今为了向西对回鹘用兵,要么经鄯州辛辛苦苦爬山越岭,要么向西夏借道走点好路。

        皇上经分析一波后,觉得假途伐虢并非无稽之谈,路不走不成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就算不成功,自己也没有损伤,反而能得一个仁义的美名。

        “朕觉得此计可行。就以仁义之旗,襄助回鹘。”赵构拍板决定道,“不知宰相大人心中可有适合前往西夏谈判之人”

        李纲道:“建炎第一位状元,刘筱臣,这个人不只写得一纸好文,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