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侯明宪体察民情整治军纪,张无悔屯垦戍边

第(1/2)页

侯家的雇佣兵军团,遭到了政府军的围捕,这导致侯家军团的实力大不如前,曾经的合作伙伴,像侯景源,侯景通这些人,在不同的战场上被打散了,最后,侯景源在战斗当中受了伤,是连滚带爬的如丧家犬一般逃命,结果还是被政府军俘虏了,幸亏危难之时,侯明安控制住了总统,这个侯景源奄奄一息的被自己的手下用担架抬着从另外一个撤离地点,撤退到了伊尔齐国。

        另外侯景通也好不到哪去,他在梦亚都小镇,也遭到了撒提卡国警方,军方的围剿,那也是浴血奋战,八百多人的雇佣兵队伍,锐减到了六百人,他还算是好一点的,不过侯淼已经怀了张无悔的孩子,却要跟随侯景通颠沛流离的逃命,结果孩子流产了,张无悔再一次跟自己的孩子失之交臂,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人世间。

        目前,伊尔齐国的土地上,侯明安哥俩外加张无悔三个人带领着四百多雇佣兵是一股力量,侯景通带领着另外一股雇佣兵力量,也进入了伊尔齐国的土地,侯景源带领着散兵游勇,最后阴差阳错的遇到了侯明安哥俩,被这哥俩收编了。

        还有后续进来的一些跟侯家有关联的贩毒小聚点的十个到三十个人的小股的雇佣兵队伍也借助这个机会逃出生天了,如今这些人像高空洒落的黄豆一样,分散在伊尔齐国六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家伙全部失去了联系。

        经过了这一次浴血奋战,侯家的军事力量可谓是元气大伤,若是伊尔齐国跟撒提卡国能够联手,定可一举消灭这个盘踞在撒提卡国境内十五年的贩毒武装军团,但是无巧不成书,上一个章节说到过,伊尔齐国不太平,它的边境线上经常跟皮诺国爆发局部的武装冲突,战火在边境线上燃烧,波及的城市,乡镇有很多很多,当地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有了这个背景,伊尔齐国的总统,还有一些掌管经济,政治,军队的高官,对于侯家军团的偷渡越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窃喜。

        “侯家军团不简单啊,居然能够在极为不利的局面下,绑架总统,反败为胜,如今我伊尔齐国正是用人之际,这样一支钢铁劲旅,我定要收编,不然的话,他们被皮诺国收编了我可就麻烦了。”这句话就出自伊尔齐国的总统歇尔博的嘴巴。

        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伊尔齐国的政府军对待侯家军团那是恩威并施,表面上是正义凛然的要剿灭,不过是做样子,暗地里却是借助剿灭的机会,跟毒枭谈判,摆明利害关系,伸出橄榄枝,要收编毒枭头目侯明宪哥俩。

        侯明宪面对这样一个政策,那也是早有准备,他心里也明白,要是不接受收编,伊尔齐国很有可能会联合撒提卡国,彻底剿灭了侯家军团。

        所以他最终接受了收编,成为了正规军的编制,帮助伊尔齐国守土保边疆。

        这些散兵游勇,慢慢的就跟河面上的冰凌一样,慢慢的又聚集在了一起,加上补充进来的新兵,目前侯家军团足足有九万多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歇尔博让侯明宪当了军团司令,侯明安当了军长,张无悔是一个特战人才,当了侯明安手下的特战旅的旅长,张无悔的手下也掌管着七千多号弟兄呢,那真是鲤鱼跃龙门化身成龙的感觉。

        而侯家军团经历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故,间隔的时间,也就二十多天。

        “呵呵呵呵,想消灭侯家军团,韦莫本尼你的道行还差点火候,如今我也是正规军的司令,你能乃我何。”此时的侯明宪就坐在自己的军团司令的司令部里。

        一张黑色宽大的如台球桌一样的桌子放在司令部里,桌子上放着巨大的伊尔齐国的防御边境线的沙盘,高山河流,如同盆景一样展现在侯明宪的面前。

        然后侯明宪转身走到挂在墙上的伊尔齐国的边防地图跟前,眼睛像扫描二维码一样扫视着地图上的兵力分布图。

        “南面是呼阮布的第五军,四万人马,北面是蒙渡的第九兵团,七万人马,我被夹在中间,后勤保障由伊尔齐国统一掌控,看似协同杀敌,保家卫国,不过我老是觉的不踏实。”侯明宪看着军事地图心中暗想。

        侯明宪把视线从地图上面挪开了,低着头背着手在司令部里面来回溜达,思考着政治与军事,民生的平衡。

        “如今侯家可是耗子过街人人喊打,靠制毒,贩毒发财是不要琢磨了,遇到一个社会不稳定,经常出现武装冲突的两个国家,算是侯家的造化,要不然,就凭劫持总统这一条,就能让正义一方联合起来剿灭了我。所以伊尔齐国是侯家唯一的容身之地,为了稳定局势立住脚跟,侯家军必须严明军纪。跟当地百姓搞好关系,面对皮诺国的侵略,侯家军必须奋勇杀敌,只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才不会被主人遗弃。”这就是侯明宪内心深处想的一段话。

        有了这么一个想法,侯明宪迈着轻缓的步伐走进了司令部后院,自己的更衣室,在自己老婆的伺候下,脱下了咖啡色的军装,摘下一顶圆柱体,咖啡色,月牙形状的帽沿的军帽,换上了一套黑色的寻常百姓的衣服,裤子。

        这就是要微服私访的节奏,只见侯明宪只叫上了四个同样装扮的虎贲卫队的成员,跟随他自己,离开了司令部,来到了驻扎地东面五十华里的一个小城镇,名叫大菲玛小镇,这个小镇子,原本是边防线上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小镇子,可是经过了战火的洗礼之后,这个小镇子已经破败了,走在小镇子的街道上,侯明宪看到了坍塌了一半的楼房,如同拆迁现场一样,一片狼藉,街道上民生凋敝,百姓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如同丐帮大聚会一样,马路上不要说车水马龙了,能遇到几辆摩托车就算是确定自己没有穿越到古代的唯一证据了。

        “弟兄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战乱国家的边防线,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侯明宪对身边的虎贲卫队的战士说道。

        雇佣兵们听到这句话以后,那是频频点头表示默认了侯明宪的观点。侯明宪继续带领着虎贲卫队的战士在街道上溜达,路过汽车站,发现汽车站正在维修当中,塔吊如同变形金刚一样屹立在工地上,把混凝土,砖块搬运到高达二十米的候车厅的顶层,这个汽车站,是交通枢纽,在战火中五层楼的建筑物被皮特国的导弹夷为平地。

        这荒凉,凋敝的场景让侯明宪的眼睛泛红,有些湿润了,他深呼吸了一下,带领着手下继续溜达,来到了一片居民区,他看到的依然是破败不堪的房子,有的房屋屋顶出现了坍塌,只剩下四面承重墙了。百姓们看着这个不知道是谁的家伙,侯明宪看着这里当地百姓,那真是家破人亡的场面。

        转悠了一大圈,侯明宪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还算完整的房子,一栋二层楼,拱形的门窗,红色的墙体,圆形的屋顶,是一个饭店。可是这是一家快要倒闭了的饭店,因为战火的洗礼,年轻人都逃难到其他地方了,老弱病残的人跑不了,可又吃不起饭馆的菜。所以饭店的生意冷清,偌大的如同篮球场大小的宴会厅,顾客是如同沧海当中的几叶扁舟般渺小。

        正好侯明宪肚子也饿了,便带领着手下走进了饭店,点了点饭菜,就坐在宴会厅里跟自己的虎贲卫队的战士一起吃饭。他看到摇头离去的服务员心中暗想“百姓如此贫苦,自己都养不活,哪来的粮食交军粮啊,为了立住脚,我必须跟当地百姓搞好关系。”

        这几个人狼吞虎咽的吃饱了肚子,付了钱,便迎着下午的夕阳,踏上了返回驻地的路程,大约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侯明宪回到了司令部里面,他立即召集三个军长开会研究一下怎么在边防线上立足的问题。

        三个军长,侯明安,侯景通,还有侯景源,他带着伤在卫兵的陪伴下强撑着参加了这个会议。

        加上侯明宪一共四个人,围坐在黑色的圆形办公桌子前,开始了讨论。作为会议发起人,侯明宪当然是先发言了“我们在这里能够立足,完全要依靠这里的百姓,所以必须跟当地百姓搞好关系,我宣布一项命令,我侯家军,务必要做到军纪严明,第一不可毁坏百姓房屋,第二不可抢夺百姓财务粮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不可欺男霸女,糟蹋良家妇女,以上三条不管是谁违反其中一条,军法处置,就地枪决。”

        “大哥,不毁坏百姓房屋弟兄们能做到,可是百姓不交军粮,我们吃啥啊?还有一条,咱们的侯家军尤其是虎贲卫队全都是没结婚的光棍,这生理需求憋的时间久了肯定出问题的。”侯明安紧锁眉头的说道。

        “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百姓自己都养活不起,咱们初来乍到,就强征军粮,搞不好激起民愤,咱们可就根基动摇了,所以我要效仿咱们中国刚解放的时候的政策,屯垦。让我们侯家军的战士屯垦戍边两不误,减轻政府的粮食供给,自然就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侯明宪说道。

        “大哥,那第二个问题咋办啊?”侯明安说道。

        “就俩字忍着!我告诉你,你这个军长是光棍,你能忍住了,弟兄们就忍住了,你要是忍不住,弟兄们就是开闸的洪水,到时候当地百姓会把咱们当成当年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一样对待,记住了,咱们中国古代有岳家军,戚家军,他们可都是军纪严明才得到百姓支持的,一群只会烧杀抢掠,喝酒赌钱的军队,战斗力是不会强悍的,我们侯家军,如今变路数了,谁要是再给我贩卖一丁点毒品,立即枪毙,我侯明宪说话从来说一不二,希望诸位别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到时候枉送了性命。”侯明宪说道。

        然后侯明宪扫视了会议现场,发现张无悔居然没有到场,就问侯景通“景通叔叔,我三弟咋没来啊?”

        “我已经传达你的会议邀请了,可是你三弟最近比较忙,他一边戍边,一边悉心照料他刚流产还在康复期的老婆,那可是无微不至的照料,甚至帮着倒洗脚水,洗衣服,百忙之中帮着做饭。当他听说了你的邀请以后,当即回绝了,他让我转告你,老婆最大,老公第二,如今他必须做到戍边跟照顾家庭两不误。所以会议就不参加了,有我这个老丈人来就可以了。”侯景通脸色微红不好意思,深表歉意的说道。

        侯明宪微微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说道“呵呵呵呵,我这个三弟平日里冲锋陷阵打头阵,何等的勇猛,没成想他还是一个超级暖男  ,好吧由他去吧。”

        会议就这么继续进行着,大家伙各抒己见,争相发言,讨论激烈的如同辩论会一样,最终达成共识,善待百姓的政策得到了通过,为了不让歇尔博总统猜忌,侯明宪把这个政策上报给了歇尔博总统,这个总统还是开明的能够采纳他人的好建议的,于是就批准了侯明宪的屯垦戍边的政策。

        那么谁去种地,就被提上日程了,几天以后又经过了一番讨论,一锤定音,侯明安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