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偏安一隅

第(1/2)页

哈格尔北临哈朗村,南毗撒哈拉沙漠,是一个壑谷纵横、群山交错的蛮荒之地。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少,使得山上林木稀疏,芦草不密。只有一些耐旱树种诸如红松、白桦等零星树种分布其间,偶尔也会出现大片大片由合欢、没药、锯齿茅、波斯夏组成的荆棘林带,就像瘌痢头上的发毛般突兀显眼、丑陋不堪。

        这里原本是卡伊拉一个土著部落热÷书居地。部落子民结茅为屋,狩猎为主,间或种些玉米、高粱、马铃薯等农作物,世世代代过着贫困不堪、与世无争的自给自足生活。但自从上世纪发现金矿以后,蜂涌而入的淘金者就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与安详。他们一个个怀着疯狂发财美梦,带着现代化挖掘钻探冶炼机械,像无数蚂蚁占据着各个山头,不分白天黑夜地挖、掏、钻、掘,把好端端一片群山弄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到处都是山洞,到处都是窟穴,有的山岭竟被整体掏空,空荡荡形成一个巨大洞窟。直到几十年后,黄金储量枯竭,且又找不到新的矿脉,他们这才或盆满钵满或一文不名四下哄散而去,真真是走了个干干净净、彻彻底底,包括那些世代居住于此的部分土著村民!

        后来卡伊拉总统萨姆特背离民众,实行专裁,引发国民不满,造成局势动荡。一些有钱有权之人乘机拉起人马,组建军队,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为扩张土地、谋取私利互相攻击,互相吞并,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内大混战。使大量无辜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那些风起云涌、如过江之鲫般的反萨姆特政府武装中,赛菲拉独树一帜,势力最强,尤为令人瞩目。他攻城掠地,收编武装,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一度逼得萨姆特如坐针毡,食不甘昧,甚至打定外逃避难的主意。

        可惜好景不长。众望所归的赛菲拉在胜利面前逐渐迷失自我,暴露出其致命弱点。不但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而且贪婪成望无边。最后导致人心涣散众叛亲离,终于被萨姆特政府军集中兵力反戈一击,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遭受致命重创后,不得不灰溜溜逃往蛮荒之地——哈格尔。偃旗息鼓过起了隐忍生活,耐着性子等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哈格尔是赛菲拉在政治生涯最辉煌、最鼎盛时期,穷尽无数财力物力人力修建而成的一处坚不可摧的军事基地。也是他为防不测、用于负隅顽抗的最后避难所。

        基地由二十余座因挖掘黄金而掏空的山洞组成,内部用钢筋混凝土因势利导浇铸、加固建造,再由秘密通道相互连接贯通,形成一个迷宫般的地下堡垒,可抗击大口径炮弹的集群轰炸,也可抵挡生化武器的轮番进攻。每个山洞还可以自成一体,独立构成一个作战单元。里面设施齐全,功能多样。武器、弹药、照明、通讯、排污、通风、生活、娱乐等设施无一不包,无一不备。尤其是赛菲拉司令部兼行宫,更是一座最大、最坚固也是最豪华的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