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另类的战争(一)

折赛花在扳着手指折算秦廷的俸禄时,并不知道,在中原,宋元通宝与中元通宝的兑率一夜间已然变成了一比一点五。

        王毛从赌场出来,一夜好赌,熬的两眼通红,也不过是到手了二三十枚铜钱,他疲惫的在豆花摊子边上坐下:“一碗豆花,来俩烧饼。”

        “好嘞,来啦……”

        摊主夸张的应和着,麻利的盛豆花,撒葱花,两个烧饼一挟,便端了过来:“承惠,五文钱。”

        王毛才拿起烧饼,正要往嘴里送,一听便愣住了:“多少?你个老苍头,莫不是老眼昏花了,认不得某是王毛么。”

        “王三郎当面,小老儿自然认识的,可这一夜间涨价的事,小老儿也莫得法子。”

        “噫,这事可稀奇了,昨儿个,爷在你这吃早,也不过是三文钱,这过了一夜,就翻倍涨,你铜气归心了?”

        “不是某家涨,左右隔壁,整条街的东西,都涨了,唉,小老儿也不想呐,这不是被逼的么。”

        王毛咬一口烧饼,含糊道:“爷不差钱,说说,咋回事儿。”

        “据说秦州凤州那边的银行放出告示了,说宋元通宝换中元通宝,三枚换二枚。”

        “操,他怎么不去抢,反正我关中又不能用中元通宝,傻子才会去换呐,再说了,我大宋境内禁用中元通宝,他的钱值不值钱,关你这老苍头屁事呐,跟着涨价赚黑心钱?”

        “啊哟喂,天地良心,小老儿混口吃的,哪敢跟主顾过不去呐,可也不敢不遵行情呐。”

        “操,难不成我大宋境内的买卖,都按中元通宝来定价了?哪个亡八蛋规定的?”

        老苍头无奈的笑笑,凑过来轻声道:“这话,三郎可莫得乱嚷嚷,那些大户们,不都靠着那几条小道发的财么,那边中元通宝变值钱了,这一体的,所有买卖都按那中元通宝来定价,这道理,您还不懂么,不过三郎您要是有中元通宝,还是可以付三文就行。”

        王毛依旧大大咧咧的嚷嚷:“呸,你这老货,当老子傻呐,有中元通宝,谁个不存着,那是去了西域也是响当当的大钱,你说咱这钱,也是钱呐,怎就做不到那中元通宝的精致呢。”

        “何止精致,这天南海北的都快被中元通宝给包围了。”

        一个行贩模样的男子大马金刀的在左近的桌座坐了下来,示意也来一碗豆花两烧饼,接过王毛的话头道:“秦凤就不讲了,那夏州也早就开禁了,又听说,北汉也要通行中元通宝,加上原来就一体通行的南唐,嘿,也就我大宋,还在用灰旧旧的老钱,能不掉价么。”

        王毛的眼睛就亮了起来:“那夏州的中元通宝又是怎么个兑换法?”

        “噫,原来你才是个铜气归心的主,你当那些蕃民傻呐,三换二,没商量。”

        那行贩顿了顿,四周打望了一下,又神神秘秘的凑过来悄声道:“不过还是有的赚,据说下个月,就要一换二了。”

        “嘶……”

        王毛不小心咬到了舌头,恨恨的将饼弃了,那些银行又或者大户,才是铜气黑了心了,这让小老百姓们怎么活,不行,得赶紧去买两袋米回家。

        王毛急匆匆的把豆花往嘴里一倒,把另一张烧饼往嘴里一叼,在桌上拍下五文铜钱,撒开大步就往粮店走。

        到了凤鸣街许记粮行一看,操,排起了老长的队伍,四处都是议论声:“这粮价怎么一涨就三成,官府也不管管。”

        “管啥管,许记能开这么多年,还不是上头有人……”

        “都安静些呵,赶紧多买两袋回去要紧,这涨势一起,搞不好以后还会涨呢。”

        然后前头又有人嚷嚷开来了,说什么只能论斗买,一人只能买二斗,多了不卖。操他嬢的……

        王毛腿快,脑子活,一看这事不好,急匆匆的出了门,城南有草市,然而,等他到了城南,日头老高了,漫天介都是抱怨涨价声。

        这股涨价风,自凤翔、灵州、江陵、扬州、和州、舒州等地同一天吹起,如瘟疫一般四面八方的向汴京漫延过去。

        等到宋廷知道消息,还在召集廷议,汴京城的百姓也就听到风声了,立马开始了抢购大热潮,物价一天三涨。

        买涨不买跌。

        这是国人自古以来便有的通病,就好比后世某年的“盐荒抢盐”一般,一个谣言便够。

        更何况这是事涉万千商家切身利益的大事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