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知节山下安夷砦

第(1/2)页

红旗漫卷春风。

        在漫山翠竹的掩映下,分外壮丽。

        安夷砦后山多邛竹,这邛竹乃出口创汇的名优特产,早在汉朝时便出口西域,张骞在大夏国就曾见到邛竹杖、蜀布等物。

        邛竹又名罗汉竹,节间短而膨大,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

        不过此山邛竹又与别处不同,竹杆最为修长,笔直如槊。

        据传当年程咬金使持节都督泸、戎、荣三州诸军事,时铁山僚人叛,其率部征南平乱,在此扎寨,见着漫山邛竹曾叹曰:“此竹虽翠,可惜矮株,终无气节。”说罢,立槊于竹杆一比,摇头下山。

        哪知山有神灵,一夜间拨竹修身,比及天明,邛竹棵棵如槊,直刺云霄,程咬金大惊,望山而拜,曰:“今日知节也。”

        经此事后,程咬金对诸蛮尽收渺视之意,收起杀心,折节下交,诚意待人,遂收诸寨之心,百蛮归顺,此山也有了新名号,曰:“知节山”。

        知节山下安夷砦。

        政治意义多过战略布署,因为时过境迁,长期榷市,此地周边已成浅蛮居住集中地。

        史成对甲寅提出的比武之计赞成,但不建议在安夷砦,认为绥夷砦地势险要,更适合比武邀斗。

        甲寅却相中了安夷砦,说周边既是浅蛮,说明汉化已久,与汉民无异,只管放心,再说了,比武么,看的人越多越好。

        所谓浅蛮,是指从山上搬下来,会说简单汉话,与汉民打交道多的蛮人,也叫熟僚。

        蛮、僚,泛指诸部。

        彝人、苗人、濮人、僰人、青羌、僚人、羿子、倮倮、乌蛮等统称蛮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蛮人与后世所定义的民族大为不同,因为战争,兼并,这些人的身份也随着部族的兴衰而变化。

        历史上蜀人好使僰人为奴,这僰奴也是泛指,不过是僰人比较有名而已。

        甲寅的邀战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蛮人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天生好斗,光着脚板都能在山上与恶狼花豹搏杀,听说打赢了不仅可以提条件,还有金灿灿的新铜元拿,整整一万元呐!

        一万新元好多钱?一枚新元换十一枚旧制钱,自个算。

        荣耀红人眼,财帛动人心。

        况且大战将即,去比一场武,搞不好就消了临头灾祸,这样的机会怎能不抓住。

        所以,甲寅的一封信,竟然召集到了近三千蛮部英雄好汉,这些皆是各寨各部选出来的精锐。

        除此外,周边树上、屋顶上、危崖上,凡能站人的地方,都挤满了观众,说是观众,但个个腰挎直刀,背负投矛。

        而甲寅为了不必要的误会,决定只带五百虎卫出砦。

        他艺高人胆大,而且虎卫都是虎牙军中优中选优出来的,有其它诸营所没有的克敌弩,有能吓破人胆的炸药包,更别说甲胄刀枪皆优于诸蛮。

        史成也在军中,这家伙有甲寅撑胆,就敢将戎州城防丢给副将,自己提着枪干起了副业。

        除此外,身手上能独挡一面的,就只有赤山、赵磊,这一回,甲寅没带顾明楼出来,而是让她回青城探亲去了,因为,花枪那家伙终于起了歹意,问木云讨了个去大理刺探军情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