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汝之本心?

第(1/2)页

且说白虎节堂上,益州众文武在节度掌书记的赞仪下对着郭荣遗像行跪拜之礼。

        这一拜,就有些乱了。

        李谷、王著久在朝中,熟悉典仪,一拜、二拜、三拜,举止从容。

        秦越、曾梧、程慎却未曾参与过朝会,现场学样,动作就有些拘紧。

        反而诸将省事,甲胄在身,只行军礼。

        甲叶铿锵声中,见礼毕,李谷点点头,示意诸将回座,却又单独对秦越道:“跪下。”

        “?!”

        秦越讶然,见李谷一脸严肃,不似作伪,忙一撩袍角,对着郭荣画相再次跪下。

        却见李谷从侍者手里取过一方黄绫包裹着的印匣,举托在手,语气微涩:“先帝遗像当面,老夫替先帝问汝一句,刀兵易起,百姓难安,东向勤王,汝之本心?”

        摆下大阵仗,却原来是为这一遭。

        秦越轻呼一口浊气,沉声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陵土未干,却遭奸臣纂位,窃据神器,此贼不除,天理难容。

        臣蒙先帝简拨于行伍,短短五六年时间,服朱衣紫,封侯节镇,此皆先帝隆恩所赐。如今少帝蒙难,社稷危亡,身为臣者,怎能安享安乐,忘恩负义而活?

        伪宋之诏,断然不接,更当出兵东向,勤王救驾,攘除奸凶,兴复周室,追随先帝之殊遇,还报之于今上。”

        “然后呢?”

        秦越一怔,抬头看了看李谷,却见其两眼如剑,直视自己,秦越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助今上完成先帝未竟之业,拓天下、养百姓、致太平。”

        李谷点点头,良久方道:“记住今日汝之所言,接印。”

        秦越接过,又对郭荣像再拜了三拜,起身,解开黄绫,启了印匣,却是一方铜印,看印文,分明是西川资政之印。

        秦越算是明白了,李谷这一出玩的漂亮。

        但自己也不能真把印收下了,收下这印自己也无用,今日形式大于内容,人家是在用这行动,在益州文武当面,摆明态度。

        当下小心的将铜印放回匣中,又对李谷深施一礼,诚恳的道:“勤王救驾之重任,小子责无旁贷,此印,还请李相继续代为执掌。”

        李谷点头,示意侍者收下,却不再回帅案,而在王著边上坐下,对秦越微笑道:“今后,便看你的了。”

        秦越慨然应诺,一振袍袖,返身站于帅案后,朗声道:“诸将听令。”

        诸将纷纷起身,甲叶铿锵声再起,一声“有”字如惊雷般炸响。

        ……

        远在郓州的韩通也在聚将议事。

        只是情况就凄惨了许多。

        他仓促逃亡,只跟出来十几位亲卫,一多半的老兄弟事先不知情,事后再想出京就走不脱了,所以,如今他能聚起来的,不过七八个营指,两三个原先派来此处经略的心腹幕僚。

        而兵马,不过三千,其中能征惯战的老兵不过一营。

        虽说他一到郓州便开始招兵买马,但越是倒霉时,人家避的越远,只开始两天,百姓尚不知情时,征到了近千新兵,之后,就再也征不到了。

        “老子忠心为国,如今却成了谋逆之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那宋九重还要脸不。”

        “大帅,当务之急,却是该如何应对敌军,京营禁军明日便会兵临城下。”

        韩通抹一把老脸,愤然道:“虽然敌军是我军的十倍以上,但我们也不用惧他,一来禁军中多半是老兄弟,老子就不信了,十万袍泽个个都是白眼狼。

        再一个,那石守信又算老几,又打过几次战,如今倒是人模人样的当统帅了,笑话。

        诸位,只要沟壕都按老子布署的完成作业,石守信就是再多一倍兵力,也攻不进郓州城。”

        “可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