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利字当头,怎能不懂

第(1/2)页

“虽然蜀锦美名天下扬,虽然蜀茶四海飘香,但是,最最了不起的,还是我们的书商。”

        商务会议在继续,但是,秦越这一句话一出,顿时打破了会场内的气氛,什么意思?

        一本破书也能跟灿若烟霞的锦绣比?

        秦越任由商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自个慢条丝理的喝完一杯茶,这才轻咳一声,继续道:“因为他们传播智慧,他们能让我们的商路走的更远,能让我们的锦绣更加漂亮,能让我们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但是,做的还不够好。”

        确实来说,虽然蜀版书籍天下扬名,但在秦越眼里,还做的不够好。

        因为内容太单一了。

        益州有书坊二十七家,但店里大部分都是经史子集,然后是诗词闲书,最后是时文制策,除了闲书略有不同外,其它几乎都一样。

        有区别的是雕版的手艺,纸张的好坏。

        经营方式也单一,前店后坊,自产自销。

        但很来钱也是真的。

        经史子集不需要版费,名家出版自费,眼下还没有先给润笔费之说。

        不是书商们不知道名人效应,而是谁也不会打破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只有写闲书的先给润笔费。

        能给经义作批注的,都是大家,是大家就不缺钱,而且耻于言利,一般都是书商看过稿子,略说个分成比重,然后挥挥手就算成了。

        这印出来卖的便是这样。

        如赵崇祚,编辑花间词,一是爱好所然,二来,他家的书坊规模可排前三。

        所以这本流传千年的词集,除小部分精华外,更多的是浮艳之词。

        是一本真正赚钱的“闲书”。

        除开这些印出来卖的书外,还有印出来的非卖品,更是暴利。

        修家谱,越是大户越喜欢修。

        蜀中制书之艺天下无双,所以每年都有无数的书稿从天南海北随各地书商们带过来。

        正因为这样的市场现状,蜀中书籍你追我赶的,一本比一本精美,一册比一册豪华,书籍成了艺术品和奢侈品。

        成为当下显富的象征,功能与后世的瑞士表一样。

        要摆阔,书房用茶。

        所以后世又有一页蜀版一两金的说法。

        这是蜀中书商赚钱的秘诀。

        但十分不利于文教事业,因为,把太多买不起书的读书人拒之门外了。

        这是秦越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把益州原来御监书坊交给了周容与苏子瑜,希望她们能走一条价廉物美的路子出来。

        否则,朝廷下达的政治任务都印不起。

        但眼下还不能打击原有书商的积极性,也不能把这艺术化的技艺给糟蹋了,他话题一转,转到对支柱产业的支持上:“目前市面上的书籍我看了,书目太少,品种太单一,要多挖掘,多开发,要打响自己的招牌。

        这个丝绸版块也一样,外人一说就是蜀锦、蜀绣,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要把范围缩小到益州,要把范围缩小到你们自己的招牌上。

        要让客商一说蜀锦,要立马想到益州,要让百姓一说蜀锦,立马想到罗记,那么,罗掌柜你的店铺门槛都要被踩破了。”

        众商人都发出了会心的笑意。

        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