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囿于心

第(1/2)页

第37章  不囿于心

        钩月悬挂,星海密布。

        夜风徐徐而来。

        枯叶纷飞,树影摇。

        灯光缥缈,偶有在外活动的人捂面缩头,衣摆被寒风带动飘起。

        透过缝隙穿堂而进的冷风难以阻挠,宋欢哆哆嗦身关好堂屋门,掉头就直接钻进了厨房。

        傅渊之已经收敛好情绪,头发依旧还垂着,见宋欢进来,直接就倒茶,“暖暖身。”

        茶是院子里的,之前宋爹移栽进来的。

        具体是什么品种宋欢也不认识。

        自记忆中,宋爹就是将一把茶叶放进去,再加一颗拇指大的姜,拍散直接煮开就可以喝了。

        宋欢来了后也经常喝,味道她挺喜欢的。

        等到了谷雨时分,就可以采摘一道茶了,立夏时分就是二道茶。

        只要采摘及时,叶嫩,味道就容易出来,茶水香浓。

        要是叶子长开了,也可以泡茶,只是味道会淡些,而且茶叶也得放多。

        宋欢喝下一口,胃里暖洋洋。

        随手捡起红枣,咬了一口,不脆,还得再烤烤。

        花生倒是行了,干脆浓香,宋欢一边吃一边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明年到了耕田的时候,我打算让阿弟上午学习,下午去跟梁大勇他们去地里。”

        傅渊之蹙眉,有些不理解,“他年纪还小,是不是为时尚早?”

        宋欢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首先,她并没有让阿弟一定要在科举路上走到尾,如今他是有这个天赋,但是以后也说不定。

        孩子就得从小抓起,而且她打算存够钱就搬去县城,那里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有别于这里的生活,让阿弟对所见所闻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书上的东西永远在书上,只有自己的东西才会属于自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她有能力,也会带着阿弟游学。

        真正做到,看世间百态,察人情冷暖,观形形色色,品沧桑变化。

        或许自己不能带着他走完全程,但有了种子,迟早也会发芽。

        所以四时农耕具体每个阶段要做什么,他即便现在不会,但是他得有这个概念。

        话说的糙一些就是,最起码要做到“没吃过猪肉也要见过猪跑。”

        其次,若是阿弟以后考上了,得了个一官半职,那就更应该把这些了解清楚。

        为官的固定任务不就是劝课农桑?

        他不清楚具体流程如何劝课农桑?

        如何从百姓的角度出发?

        如何让百姓丰衣足食?

        从古至今,哪个皇帝不重农的?

        当然,除了个别求仙问道,沉迷美色,安于享乐的。

        历代均在法律上赋予农业以最崇高的地位。

        前有秦始皇重农抑商。

        后有清朝政府为了奖励垦荒,还将垦荒作为官吏的考评内容之一,规定垦荒有功的官吏可以升职。

        鼓励耕作,禁止抛荒。

        明代对不务耕种的无业游民严加惩处。

        设立专条,维护垦荒者的经济利益,严惩故意抛荒者。

        保证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甚至鼓励生育。

        汉代以晚婚罚加赋税的办法强制早婚,以减免赋税徭役,颁发鼓励人口的繁殖。

        元代初年,强调抓住农时。

        唐太宗强调“不以失农时为本。”

        制定农业操作规范。

        明代初年,兴修水利。

        历朝历代都以农耕为重。

        所以宋欢是不能让阿弟对此毫无所知,错把稻苗认成韭菜?

        这种笑话宋欢是不会让他犯的。

        一番话说下来,傅渊之也沉默了。

        这番新颖的说辞,他从来没听说过。

        但是,他竟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

        这番话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