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她将来要做个城里人

第(2/2)页

直到有一天,李翰林来厂里找到她,希望她能够帮个忙,他老婆菁菁那个时候,正赶上怀孕,需要一个人照顾。

        王妈才知道,李翰林又找到了第二个老婆菁菁,这一次却没有在老家办喜酒宴,所以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的他又娶了老婆。

        王妈二话没说,就跑到了李翰林家当保姆,李翰林和菁菁也没有亏待过她,对她的家照顾的很好,李翰林的老婆菁菁很喜欢王妈,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看上去很舒服,从头到脚都干干净净的,衣服总是洗得很整洁,看上去很利索。

        王妈也不像是农村里来的妇女,又加上王妈为人直爽,没有这样或那样太多心眼,所以在李翰林家里一直待到现在,本来阿娇已经上了大学,自己完全可以轻轻松松的不做保姆了,但是,随想到,菁菁却遭遇了歹徒的毒手,变成了植物人。王妈觉得欠李翰林太多,自己有没有机会汇报他,就只好继续留下来帮他照顾着昏迷中的菁菁。

        人的记忆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不能改变的,只是它留在不同的人心里,形状是完全不同的。几年前,这些记忆就像原本贴在墙上又撕去的照片,原貌已经无处可寻,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印记,只有当事者亲自看着那些过去的印记时,才会想起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至今阿娇仍然很固执地在大脑里储存着那模糊的记忆,如果没有那次塌房子,她不会有机会跟着李翰林,到镇政府吃迎宾宴;如果不是因为宴会上的大开眼界,她不会下决心走出那个穷困的小村。

        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曾经的那个晚上的风光幻影,而塌房子就成了所有变化的起点。

        日子一年年过去,阿娇也由农村那个黄毛丫头,长成大姑娘,已经成为省城重点大学的大学生。

        而李翰林也已经在官途上走到了市政府秘书长的位置上了。

        关于阿娇的一切记忆就像县政府“年鉴”里的备注,每一年都增添新内容。

        而李翰林也就很自然的成了乡下父老乡亲们闲聊时永远不会忘掉的话题:

        有的人说:“不得了,李家那个翰林才多大年纪呀,就当上了市里面的大官了。”

        也有的人说:“李翰林的官哪怕是当到中央去了,他也是我们老家人,他的的根在这里。我们小镇一百年只出了他这么个人物。”

        而就在乡亲们叙述着李翰林的时候,他却真的回到了老家的那个小村,他想跟父母过一个和和美美的春节。

        一年又一年,仿佛永远是这样的场景。

        乡下人的言语总是苍白的,一两句话,就把一个人一年的所有活动概括出来了。在乡下生活里,一个人的一年是用春种秋成、孩子的学期学年来度量的,而对于李翰林一家,大家习惯以职位的变化来记忆。

        阿娇见过李翰林,面对面地跟他说过话,她不觉得那是个多么伟大的人物。可是到了叔伯们的嘴里,他却一年比一年接近传说了。

        这一年,阿娇清楚地记得,风调雨顺,收成特别好。她考上了重点初中,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而在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的宴席上,她看到李翰林身边再次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女人。

        那是阿娇第一次见到欧阳菁菁,她想起很久以前见过的李翰林的第一个老婆——那个江南女人,那个让她记住一辈子的美丽新娘。

        菁菁就像是那个女人的翻版,在人群中能让人一眼看出于众不同。

        她穿着一件黑色的立领纯羊绒大衣,衣料质感好得一个摺子都没有,显衬得她端庄大方、富贵逼人,在小村的乡下妇人们面前鹤立鸡群,又好比一群黑鸭子里的白天鹅般惹眼。

        阿娇呆呆地,突然感到心里有些特别的想法。

        她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女孩了。如果说曾经对李翰林第一个老婆的着迷,是一个孩子张看世界的第一步。

        那么此时,她不仅是着迷,更产生了希望自己也是如此的想法。这种想法一旦产生,便是如此强烈。毕竟,现在她与欧阳菁菁只隔着不到十米的距离。

        那天,坐在阿娇身边的恰巧是她的同班同学阿花。阿华因为常常会在大小考试中与她争夺第一名,向来喜欢挤兑她。

        阿花仿佛一眼就看出了她心底存在的渴望,冷嘲热讽地说:“你看李翰林家的媳妇,跟我们小村的人仿佛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长的漂亮,没办法人家是天生的,人家命好,又生在城里,听说还是市委书记的闺女呢。像你这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女孩,就该多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知道什么叫外面的世界我们这些生在乡里的穷丫头别想那么多了,到头来不还是回家随便找个婆家嫁男人,洗衣做饭种田地。“

        阿娇瞪了他一眼,说:“你才命比纸薄。”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红楼梦》里形容丫环晴雯的话,这个阿花竟然用来形容阿娇,这让阿娇心里很不服气。

        望着高高在上的菁菁,阿娇赌气地说,“你阿花的命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你不也跟我一样,出生在乡下,长在乡下,一出生就是农民的孩子。”

        阿花表现出一脸不屑的神情,说,“你不许我将来奋斗到城市去。”

        阿娇反驳道:“难道我就没本事奋斗到城市去?”她这样想着,情不自禁握起了拳头,仿佛是受了阿花的心头一刀,随时准备奋起。

        阿花看她是真的恼了,连忙缓和了语气,嬉皮笑脸地说:“对不起,我只是随口说说,你别生气。”

        阿娇没有说话,紧绷的脸色好久不见缓和。在那热闹喧天的场合,那一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她心里。她满怀复杂的滋味紧紧地盯着菁菁,心里想:“出身不好怎么了,未必见得我将来赶不上你们这些城里人。”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