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下乡检查(二)

第(2/2)页



        “哈哈,这下你猜对了,整个河西县的司机没有不知道王雷的。这里有一个交通稽查站,站长是王雷一手提拔的。你说他给不给王雷妹妹的面子。所以我们的老板把酒店开在这里生意能不火吗?”

        朱景文心想这个王八蛋王雷,这下可死定了,没想到该他倒霉,正好撞到李翰林的枪口上了。

        “是不是他们这些司机眼皮子也很活络,在这里吃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给自己照顾一下,图个方便是吗?”李翰林继续问道。

        “哈哈,这你就不懂了,不光是这些,这些稽查站的人,黑着呢!他们要是看哪一辆货车不顺眼就把他们给扣下了,然后故意拖延时间不给处理,到了中午或是晚上,就有人专门给这些货车司机点眼,要他们到我们酒店里吃饭。这些稽查人员呢,就会根据这些司机的消费情况然后再确定具体罚多少钱的数目。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在买王局长的好吗?据说是,柳树镇稽查站站长张二愣下半年就是县交通局副局长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李翰林问道。

        “哈哈,他是县交通局的功臣,说是给局里创收做出了贡献。搞了不少钱,县交通局办公大楼就有他半个角呢!能不升官吗?”店伙计说的两只小眼直冒金光。

        这时,李翰林脸上的神情立刻变动严肃起来,店伙计一看李翰林脸上的变化,再看看县长王强拉长了的脸,突然觉得好像气氛不对,就解释说:“不好意思,我这张破嘴,说错了哈!”

        王强就冲着小伙子训斥道:“你这个小子,懂个屁,没有根据的事情瞎烂说什么啊!等会小心你老板炒你的鱿鱼。”

        小伙子知趣的离开了。

        李翰林吃过饭带着人在柳树镇看了几个村子,这时,柳树镇的副镇长是一个县科委下派的年轻小伙子秦劳,他不知什么时候跟着跑了过来,因为这是他分包的点。

        李翰林对这里的印象很不满意,秦劳就卑躬的站在那儿向李翰林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李翰林听完介绍,觉得该镇的上洋村的地理位置很好,就想去哪儿转转。这时,秦劳叫来了上洋村的村长兼支部书记杨峰,这小伙子很机灵,是村里民主推选上来的年轻人,他对李翰林说:“李书记,你看我们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老百姓虽说是地少些,但是我们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三农产业。为农民增效增收,发展经济。”

        李翰林就说:“是啊,你们搞得不错,要大力拓展这样的做法。”

        副镇长秦劳对李翰林道:“我们这个村就是缺少资金啊,李书记你看,我等着上马一个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但是,现在信用社不能够给我们一下子贷那么多款。所以猪圈鸡圈都盖起了,就等着进猪崽鸡仔了。”

        李翰林对于秦劳这个小伙子的印象不错,就说道:“没关系,只要是发展经济,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事儿,我们要大力支持。县委可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些问题,”

        李翰林看着这个年轻人,心里充满了赞许,秦劳是学农业科技的,是省农科大的高材生。看上去三十一二岁。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缘故,年龄不大的他看上去很显老相,至少比实际年龄大上三四岁。一米八几的个头粗状结实,很显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乡里的汉子,李翰林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干部。李翰林在沙土镇呆过,了解乡镇干部的苦衷与难处。像秦劳这样的基层干部一心想为百姓做事儿,而不在乎自己的官途升迁问题。

        秦劳对李翰林说道:“这里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少水多,湿地滩涂面积比可耕地要多得多。这里的人民习惯于搞特色养殖,当然也包括水产养殖。东湖的水面也很大,适应于各种谈水养殖。我已经给县委递交了一个可行性的报告,就是在这里可以建一个特色农业生态园景区,一来可以给这里的百姓增加经济收入,搞特色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二来也可以在这里建成一个上A级的风景区,利用这里广阔的湿地湖泊,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自然景区。”

        “哦,很好,报告我已经能够看了,这次下来就是为你的这个报告而来,这样吧!我们会迅速开个常委会,把你们的这个设想给确定下来。只要报告可行,就大胆的干,不要有什么顾虑,我支持你。”

        秦劳憨厚的一笑,坚定的点了点头。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