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省农运会(15)

第(1/2)页

为此,诗反对朦胧诗以后的以象征和隐喻为主的不必要的隐晦诗,也反对运用常人见不到的不可感觉更谈不上感染人的物象。

        当然,诗如果只写给自己看,那是另一回事。

        3、思维符号的物象性。

        这里的物象性是指诗歌创作的思维特别注重运用树、草等具体物体的形状或特性来作为思维符号。

        这里用“物象”这个词而不用“形象”这个词,主要是为了更加突出诗歌以物象作为思维符号的特点。

        因为,人们最持久的记忆和最能被打动的主要是物体的物象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情或理。

        为此,诗反对抽象思维,反对不具备物象的所谓完全口语诗。

        4、文字组合的创新性。

        由于诗运用物象进行思维,而用经验直觉进行描述时又可能没有合适的现成的词或语句,且又要做到语言精练、能最感染人。

        因此,诗允许甚至鼓励出现新的文字组合,包括新组合的词及句,担当语言革命的任务。

        但是,诗反对不必要的生造词,也反对不具物象特性的新词。

        5、文字表达的简练性。

        这是诗的另一个基本特性,是指诗要运用最精练的语言,最少的文字来达到要表达的效果。

        所以,诗原则上反对长,反对不必要的修饰,反对同义性词语的重叠修饰,反对目前诗坛上常见的并被许多人认为好诗的物象堆砌。

        6、句节联系的跳跃性。

        这是指为了简练和节奏,诗歌的句与句间,节与节间往往省略了不必要的交代,导致其联系及思维感觉有跳跃性。

        为了使时能跟上诗歌的思维,所以用分行留下的空间代替思维跳跃偏下的空白,给读者以思维时间。

        因此,诗不反对散文式语言,但反对散文式句节联系,反对诗成为分行的散文。

        7、排列格式的分行性。

        分行排列已经成为现代诗在外观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唯一特点。

        分行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以空间的空白代替句节跳跃留下的思维空白;二是句中换行,故意造成思维错觉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三是排列上的图画美。

        此外,诗歌语言还具有节奏性。

        这在古诗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现代诗逐渐打破了这一规定,而新提出的情感节奏只有在《雨巷》里有较好的实践,其他成功的作品很少见。

        这也是诗失去广大普通读者的原因之一。

        词不是后说,而是索性略去不提。

        这里不是为了研究诗词。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们的标配。

        由此,李铁如就已把自己排除出了那个圈子。

        之所以还要坚持,累到疲惫不堪还要拼命坚持到底,大致是出于三个原因。

        一,讨厌自己半途而废。所以这件事无论如何必须完成!

        二、答应了棋友要写这个故事,那么必须兑现。

        三、一个人一辈子,怎么也应该做一件正经事吧?

        于人于己,完成本书,是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

        为我们这群人的青春,留个小小念想。

        写的不好,务请多多包涵。

        顺便提一句,本书预计日程是写到19年夏天,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