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升段大赛(9)

第(2/2)页

里,遇到一个初中时调皮捣蛋的学生。

        那学生叫什么他都已经彻底忘记。

        那学生说,是在钢厂上班,如今特别特别后悔,恨自己上学时没好好学习。

        那时李铁如也是挺奇怪的,却并没立即追问为什么。

        那学生不问自答,说自己现在连报纸都看不了!

        周围那些人大多不喜欢搭理自己,嫌弃自己啥都不懂!

        呃,没文化真可怕。

        后悔了,也晚了。

        这学生一辈子毁了一大半。

        亡羊补牢,只能是尽心教育他的子女,一定一定要认真学习啊!

        目标并非一定指向清华北大,最起码,也得赶得上一般普通人不是?

        最起码,不能被半文盲嫌弃啥都不懂不是?

        其他两次,李铁如遇到的都是小学的学生,上了初中还不大。

        还有两次,一次是他在南营子大街遇到了个人最得意的俩学生中的另一个。

        另一次是在红石砬小学外,偶遇一个他比较看好的一个学生。

        按先后顺序,李振泉是他认可的第一最好的学生。

        李振泉是马架子中学,那些年学习成绩最好的,最后考取了中专。

        马架子中学是三年制初中,每年级也都是只有一个班。

        初中毕业,中考有两个晋升方向,一是高中,一是中专。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考高中相对容易一些,考中专难不少。

        大多数农村学生选择中专,都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追求尽早就业。

        像李铁如的好几位同事,小曹、小马等就是如此,考上小师范,就等于有了铁饭碗。

        家里面肯定是愿意他们上中专,早点毕业上班,大大减轻家庭负担。

        如果不是家里太穷,他们考大学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李铁如内心认可第二好的学生,是他在蛤蟆石小学的一个学生。

        那学生名叫宋晨阳,在南营子大街遇到时,他还没上高中,后来据说考上了大学。

        还有第三和第四,这俩比第一李振泉、第二宋晨阳差不少。

        李铁如在红石砬小学外遇到的,就是排第四那个,名字也没记住。

        一问,恰好这俩刚刚参加过高考,都是只考了三百多分

        三百多分,不管哪年都上不了大学,最多混个专科。

        而在国家不再包分配之后,二本就等同于包分配那些年的专科。

        现在的专科呢,几乎等于啥都不是。

        实际上,李铁如还有一位很有出息的学生,就是现在牛圈子沟小学校长李刚。

        李刚与李振泉是同班同学,只不过仅同学半年,之后李刚转学去了大石庙十二中。

        也就是说,李铁如教了李振泉三年,只教过李刚半年。

        区区半年,调皮捣蛋的李刚还经常偷偷跳窗户逃课。

        刚刚上班严重缺乏经验的李铁如完全不知道。

        上课经常缺少好几个学生,他从头到尾不知情。

        李振泉考上了中专,也是马架子中学那些年最辉煌的成绩,没有之一。

        他不仅是李铁如的,也是时任校长王久新、主任任亚明,以及其他所有老师(加起来一共十一人)共同的得意门生。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