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业余段位(1)

第(2/2)页

手,最年轻的叫张森,教我们的时候不过十六岁。

        真是太可怕了,

        真是太可怕了,

        真是太可怕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这次不说他,给你们聊的是业余6段的水平不是么,就说说我们的大师兄们。

        没错,提高班之上还有一个高级班。

        在我们这拨棋童来之前他们就睡在棋院里了。

        没错是睡在棋院,他们很多不是本地人,是抛弃学业全时学棋的。

        和我们这群平时上学闲时下棋的小学生棋童有质的不同,他们平时下棋闲时出来虐我们。

        换句话说,一旦他们参加每年的定段赛,打进前二十,拿到职业段位,就会摇身一变,和张森一样作为老师拿着工资来正大光明的虐我了。

        他们中有两个人因为名字好听,近二十年后我还记得,一个叫孟昭玉,一个叫郭北雅。

        这个高级班大约有十到二十人。

        理论上讲我们提高班下的好的话可以进入高级班。但实际上并没有人。

        所以他们很神秘,半封闭。

        也不怎么和我们这群三到五段的小屁孩玩。

        所以你们明白了吧,这群大师兄们的实力就是业余5段之上,职业初段之下这一看起来很窄,但实际上非常非常雄厚的中间带。

        但他们中却也没几个人能评上业余6段。

        因为业余6段非常难拿。

        全国茫茫多的业余5段,每年却只有二十个人能晋身职业初段。

        其它万八千人再去黄河杯什么的全国业余比赛厮杀,拿到高名次才能晋业余6段。

        所以业余6段非常罕见,比职业初段还稀有。

        我棋童生涯的最后一年,在一次公开赛上遇到了大师姐孟昭玉。

        孟师姐的棋风一点也不师姐,非常霸道。当时人送绰号孟大力。

        我当时十岁,处于一生棋力最颠覆的状态。

        恩,业余3段。但业余比赛经历非常丰富了。

        对上成年5段棋手都不会虚,哪怕遇到早年西安棋院的院长(也是业余5段)都不会惧。

        我虽然不一定能赢,但一定不会输的太难看。

        大师姐当时未成年,大师姐是业余6段,货真价实的那种;我下到三十手就输了。

        下不到百余手就推盘了。

        根本下不下去了,四个角的争夺都输光了。

        这就是业余6段应有的水平。

        ------

        今天心血来潮,答了这个围棋题后,忍不住查了查我那波棋童后来又谁下出来了。

        很可惜只有一个人拿了业余6段。

        倒是当时同在棋院的小孩子里,有两个人后来打到职业三四段,可喜可贺。

        这两个孩子都比我小很多,不算一代棋童了。

        但有一点特别有意思,这三个后来玩出来的,都不是当年同时期下棋最好的。

        答案2。

        业余无段位爱好者凑个热闹。

        学棋大概在…8788年,县城山村,家里学的。

        那个年代应该是段位等级森严的年代,所以无论职业业余,有段就是一个在爱好者里非常非常非常崇高的领域。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