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购买新房(2)

第(2/2)页

己才是混蛋。

        我的同事顺子,他老家在大兴安岭大山深处,一个叫什么什么旗的地方。

        几年前,顺子爹带着20万来了北京,想给儿子在北京买房。

        那时候,20万在大兴安岭是一笔巨款。

        顺子和爹转了一圈,发现即使掏空爹娘养老钱,也买不起北京城里的房。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北京七环——河北燕郊。

        当时,顺子说起自己的燕郊初体验,就一句话:“连坟都不会有人买在这。”

        不过顺子就把房买在这了。

        20万块钱,付完首付,还有点富余。

        燕郊房价如今已翻了好几番。

        顺子这笔啃老的收益,写稿十年都换不来。

        07年还是08年,老杨刚毕业。

        他和同学一共6个人,挤在北京一个破两居里打地铺。

        他爸来看过他一次,看到如此脏乱差,就跟老杨说,要不家里给你出首付买套房吧。

        那个时候,海淀知春路房价,大概1万一平。

        老杨骨子里觉得,啃老是件可耻的事。

        然后,他就做了人生中最傻x的决定,跟他爸说:“不用啊。北京现在房价高得离谱,急啥。”那时候,还是玩新浪博客的年代。

        上面有房地产三剑客:时寒冰、曹建海、牛刀。

        老杨时常看三剑客抨击楼市。

        三剑客揭露房市黑暗,道出百姓心声。

        他们反复告诉大家,不要买房、不要买房。

        他们骂得有理有据酣畅淋漓,也收获了粉丝的如潮好评。

        只是10年后再回望,老杨已经被现实打脸打到怀疑人生。

        短短10年,再想买房也买不起了;父母的那点积蓄,也几乎被疯涨的物价稀释殆尽。

        谁曾想,不啃老的结局,会落得钱物两空呢?

        老杨坚持不啃老的10年,是理想背离现实最剧烈的10年:

        理想是毕业白手起家,靠能力买房买车,步入中产。

        身边人赞赏,父母也安心。

        啃老族会啃成废柴,财富不能持续。

        在父母老去后,终将重返贫困。

        现实是:不啃老的,不吃不喝也赶不上房价飞涨。

        找不到老婆,付不起房租,被挤出一线城市。

        啃老族早早买房,三年结婚,五年生娃,十年房价翻十倍,家产迅速过千万。

        时代上演的,是一场荒诞现实主义戏剧。

        现在回头再看,曾经房产中介说的都是真话,买房就是买未来。

        可当年坚持不啃老的信念,把老杨拦在了未来的大门外。

        不想花父母的钱了,父母该安享晚年了。

        谁曾想转眼10年,父母存在银行的积蓄,在通货膨胀中,早已贬值。

        当年能全款买下一套房的钱,现在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了。

        老杨终于发现,孝顺和骨气,在没钱的时候,一点用都没有。

        迅速得到第一桶金,然后钱滚钱迅速增值,或许才是最入世的选择。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还坚持要当谦谦君子的人,大多还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其把钱放在银行贬值,不如科学啃老,理性投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