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决一雌雄(32)

第(2/2)页



        实际上,假如他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李铁如应该也就不计较了,他最在意比赛胜负;那一刻他着急,主要是因为损失很大(亏了十个点)。

        李亚峰为什么不平和地反问呢?

        很简单,他早已经意识到,这就是自己误会(失误)了,却绝不愿意承认!

        总体说起来,李亚峰的责任心非常淡漠;对李铁如这个搭档,一直没有什么尊重,甚至只是看成现阶段不得不利用的工具;等到他有能力时,很可能就会抛弃对方!

        这些小心思,都是当时的李铁如完全不明白的。

        李铁如的责任心缺失,指的是,他没有及时意识到,继续争吵下去根本于事无补,徒然令损失无限制扩大

        为什么这个锅也是他的呢?

        呵呵,对于李亚峰而言,这些他绝不是不明白,而是虚荣心远远大于其它所有事情。

        如果,李铁如那时候就早能明白这些,会不会早一些一刀两断一了百了呢?

        可能许多人无法相信,怎么会有人迟钝到那个程度啊?

        解释这情况有点难。

        李铁如一则迟钝,不仅不了解李亚峰的心思,可以说,他周围所有人的心思,他都不了解。

        甚至大多数时候,他对自己的想法都属于糊里糊涂的。

        二则,他对李亚峰始终残留着第一印象,认为对方很能干;他总是想要,通过帮助对方打桥牌这件事,而一举两得。

        对方获得成功(假设能够),自己在修炼方面也有收获。

        其实,说他对李亚峰完全不了解也冤枉。

        李亚峰打桥牌目的不纯,本意还是在于出人头地,并非纯然喜欢打桥牌。

        这一点很隐蔽,他却猜得正着;而李亚峰对他着实不怎么样,他反而没什么感觉。

        他自己根本也明白,与李亚峰从来就不是一路人,在一起打桥牌,这只是“且行且珍惜”的一段路。

        说了这么多,感觉这里谈到人们的“三心”(初心、信心、责任心)与当下十分时尚的“三观”是息息相关的。

        有人说,人世间所有的矛盾其实都是三观问题,无一例外。

        对于人世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本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深究的意义。

        到了成熟的年龄,懂你的不说也懂,不懂你的解释了也依然不懂。

        最终能让所有人懂的,不过是时光的雕刻,它会让你大彻大悟、亦或幡然悔悟。

        其他人未必看得到,结果自由品味。

        一个前行者,对于其他经过的路人来说,多说无益,合则稍留,不合则走,原因见下。

        每个人都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自说自话,根本听不进去对方的语言和思想,这个很正常,甚至完全不必焦灼暴怒和痛心疾首。

        因为大家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不在同一个频率上,当然会听不懂。

        世界上总有人能听得懂你所说的,不如去寻找那群人。

        所以说,好聚好散,聚散都是缘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