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十番争棋(11)

第(2/2)页

,从此态度大为改善;从目空一切、桀骜不驯转而变得温顺了许多,至少公开场合不再如过去那么咄咄逼人;对李昌镐变得非常恭敬,言必称李昌镐老师。

        ——原本,这是野草徐奉洙的“专利”。

        徐奉洙与曹薰铉争斗了半生,输得体无完肤,从来没有服气过!

        那绝对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典范,自李昌镐取代了曹薰铉的世界第一人地位后,徐奉洙一反常态地,对李昌镐顶礼膜拜起来。

        每当与他人谈围棋,都必然是以李昌镐的言论为圣典;李昌镐说,应该怎样怎样

        呵呵,李世石只是表面上与他一样了,内心肯定并没有真正被折服。

        世界顶级高手之间的八卦很多,而且非常有意思。

        比如说,大家可以找出曹薰铉捧杯的镜头特写(为数不少),认真观察观察;应该能看出,老曹总是一副很欣慰的神情。

        就像,他儿子特别有出息,那种心安理得的模样。

        相对照的,大家也可以找找咱们中国老聂的看一看。老聂其实也是非常成功的人,但遗憾的是,棋士生涯没有夺取过哪怕一次世界冠军。

        更气人的是,自己比不过曹薰铉,徒弟与人家徒弟更没法比。

        大家知道,中国有一波新锐棋手,号称七小龙;就是邵伟刚、常昊、罗洗河、周鹤洋、王磊、刘菁、丁伟。

        新中国的围棋事业,早早因为建立了国家队而与韩国和日本不同。

        当年因为年轻人成长速度不如预期,中国曾效仿日本的内弟子制度,让聂卫平、马晓春等收徒。

        当韩国围棋一统天下之后,中国民间力量自发地效仿韩国大办道场。

        生于上海的陈祖德尊顾水如为师,也成为得到刘棣怀、汪云峰、魏海鸿等名家指点。

        聂卫平则尊过惕生为师。

        年龄在陈祖德和聂卫平之间的王汝南、华以刚,虽然也得到过上面各前辈的指点,但却谈不上师徒关系。

        等到了刘小光、马晓春、曹大元一代,都受过国家队各位前辈的指点,却谈不上叫师傅。

        围棋原本被划入文化部,但某次访问苏联,发现“老大哥”把国际象棋划到了体育部,于是也效仿,把棋类都划到了体育部。

        围棋国家队的成立,让中国的围棋传承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李昌镐横空出世后,原本引以为傲的的中国青少年培养,反而显得止步不前。

        于是在领导的提议下,当时的领军人物聂卫平和马晓春分别收下签约弟子,刘菁、周鹤洋、常昊、王磊跟聂卫平,邵炜刚、罗洗河跟马晓春,这便是著名的“聂马六大弟子”。

        事实上当时队里鼓励老带新,俞斌跟丁伟也签了师徒协议。

        协议规定,学艺期间,弟子的奖金要按照比例交给老师当学费。

        聂弟子上缴本人奖金的13。

        马晓春的做法一如他不群的棋风:每人每天收1元钱,一年也就是365元。

        丁伟上缴20,但俞斌有规定,两人等级分排名相差40名以内后,自动解除协议,后来等级分差别在40以内了,俞斌特意跟丁伟说“协议解除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