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十一长假(13)

第(2/2)页

李铁如知道,自己脚趾小拇指指甲,中间肯定没有竖棱。

        那么,按照他的说法,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只是不知道具体应该是哪一族。

        承德市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市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

        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

        承德市东约150公里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

        战国时代,承德市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

        《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

        特别是著名的兴隆农具铁范发现,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的。

        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明朝时期属北平(今北京)府,为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等蒙古族的游牧地。

        直到清朝初年,热河上营(现承德市区)始终没有设立过什么中央或地方管理机构,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小村落。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热河行宫开始使用,标志着热河进入了发展期。

        康熙五十年(1711年)热河上营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

        此后,为适应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的需要,各蒙古王公,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承德建设府邸宅院,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

        乾隆六年,弘历开始幸避暑山庄,开始进入繁荣期。

        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热河都统署。

        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热河文武官员均属都统署管辖,官职与朝廷派出的总督、巡抚同。

        从承德的历史来看,此地本地人,大多数确实应该属于满族、蒙古族或者契丹族等北方少数民族;最起码,也应该是少数民族血统占上风。

        但李铁如并不在乎这些,李亚峰却非常在意;李亚峰很以身为汉族人这一点而自豪。

        从生活习惯看,李铁如觉得李亚峰很多地方懒得不可思议,但是工作方面很是有歪才;不知道这点与汉族人有没有关系。

        小蔡大大咧咧的,很贪图享乐;李铁如觉得,自己本质上与他一样;难道说,这是少数民族的特色吗?

        小蔡被领导弄得不胜其烦,而且对这糟糕现状,根本无力改善;于是,他就想咨询一下老蒙,看一看他们那里(去北京教棋),会不会是他的一个出路。

        小蔡其人很有头脑,他九七年一举夺取了承德市围棋职工赛冠军,固然是运气很好;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实力也在夺冠圈子里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