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九段棋所(12)

第(2/2)页



        当我问起为什么寺本先生对中国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时,寺本先生告诉我,他的父亲当年就因为坚决反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被宣布为卖国贼。

        于1939年逐出日本,后来去了中国上海,在上海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

        寺本先生也就在那时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在岩波书店出版的《挫折的昭和史》一书中,我注意到寺本先生父亲的名字是作者山口昌男在整部书中提到最多的。

        寺本先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由于战时家庭受迫害使他失去了同龄其他日本学生所拥有的修学旅行的权利。

        谈到最大的愿望,寺本先生眼中充满了孩子般天真的憧憬:我要周游古老的中国,要去特洛伊古城看看,要沿着亚历山大的进军路线走走。

        可是,吴清源录像讲座的工作让他走不开——“吴先生说他一定要活过百岁,否则必须留给后世的东西交待不完。看来,我的修学旅行要等到九十岁以后了。”

        (四)江崎诚致先生

        我围棋之旅的第三站是看望《吴清源传》的作者江崎诚致先生。

        在我所接触过的日本名人中,江崎诚致不算最知名者。

        这位年已76岁著名老作家,获得过日本文学界的两项大奖(芥川奖和直木奖)之一的直木奖。

        在他已经出版的60多部著作中,有关围棋的就有15部,是日本当代最权威的围棋报道家。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头银发整齐地向后梳着,一丝不乱。老先生孤身一人住在东京,每天除了休息和到街上随便吃两餐饭以外,他的其他时间都用来写作。

        从1985年起,江崎诚致先生每年都以团长身份率领“日本文化界围棋访中团”到中国访问。

        其中第三次和第八次吴清源也去了。

        他和吴清源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友谊。

        他说,吴清源已经超过了近代围棋的开创者本因坊道策(1645-1702)。

        如果说道策的棋是三次元的,那么今天的棋士下的棋就是二次元的,而吴清源的棋则四次元的。

        他还说,吴清源的强大在于他所具备的素质非同一般,所以常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吴清源对围棋的思考已经超出了围棋本身。

        这一点是目前活跃于棋坛、只重对局胜负的其它棋士所望尘莫及的。

        他还告诉我,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写过大量吴清源对局的“观战记”,与吴清源相交甚厚,川端康成最了解吴清源博大精深的围棋思想。

        可惜这位名作家早已不在人世,人们现在只能从川端康成的不朽著作中读到几十年前他留给后人的关于吴清源非凡天才的溢美之词。

        见我已经注意到他的会客室里摆放着棋具,江崎诚致先生来了兴致,主动拉开储物柜的门,哇,里面竟还有那么多棋盘、棋盒以及跪垫!

        老先生眉飞色舞地说,他家定期举办棋友聚会,多准备棋具可以让到来的棋手同时捉对厮杀,棋手愿意留宿也没有问题。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