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九段棋所(9)

第(2/2)页

家人心惶惶,深怕日后比赛中,碰到同样情形,如果相差一目,胜负颠倒时怎么办?

        因此一致认为书面规则是必需的。

        但是围棋规约规定“有劫要补”,恰巧和本因坊秀哉的说法相反。

        不料,1959年吴清源与高川格三番棋第二局又发生了纠纷。

        终局时,高川格要吴清源按照围棋规约第四条判例规定,应该在a位加补一手。

        吴清源认为要不要补应该由对局者决定,规约怎么可以硬性规定要补一手,难以令人心服。

        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最后吴清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勉强同意补一手,不补吴半目胜,补了吴半目败。

        但吴清源提出相对要求,希望日本棋院赶快修正规约。但迄今三十年规约依然未改!

        三、用应氏规则来批判这两判例

        吴清源大国手与岩本本因坊的一局,岩本认为他的劫材多,最后一劫可以不粘,这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自古到今绝无最后一劫可以不粘的棋谱,已经证明了不粘是不合理的。

        计点制规则规定间隔各一虚手与间隔各一实手相同,可以提返热子,岩本的劫材不论有多少,吴清源的间隔虚手可以提返热子是无穷的劫材,也就是不必找劫材即可提返热子,岩本有限的劫材当然无法与吴清源无限的劫材相比。

        计点制规定双方各一虚手,着手休止而非终了。

        必须连续各二虚手,四虚才可以终局。

        吴清源大国手与高川格本因坊一局,吴清源说得很对,要不要补一手应该由对局者决定,这是棋艺而非棋规。

        规则规定要不要补基本上已经不合理,怎么能够有合理的规定呢?

        果然不出吴清源所料,日本棋院三十年来,无法修改合理的补手。

        上文的重点,在于围棋正式书面规则的重要性、严肃性。

        而此处要强调的不同,肯定不是中国规则与日本规则哪家更合理、更规范。

        规则之事,只要人们有了规范它的主观意愿,基本就应该能够搞得很严谨;最起码,不会弄得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不得不说,日本棋院这一点上,做得很值得商榷。

        说得难听点,太在乎传统和虚荣,以至于,竟然为了面子,连里子都不要!

        自古以来,下围棋都有着“手谈”美誉,多么清雅?

        胜负混淆,甚至于还要对簿公堂,岂不笑话?

        索性揭开了讲。

        1933年,吴清源19岁,才五段;虽然名声鹊起,毕竟还是后起之秀;本身当时肯定尚没有将来登临名人位、一统江湖的打算吧?

        但估计,日本棋界传统势力却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日日夜夜在恐惧中

        名人秀哉出面,半主动地接受吴的挑战,或许,本意是想要挫折对方锐气一下下

        孰料,弄巧成拙!险些提前成就了吴清源无敌的威名。

        而后,1938年,名人秀哉引退棋,输给了另一大天才木谷实七段。

        干脆顺水推舟,促成了吴清源首次擂争十番棋。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