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九段棋所(6)

第(2/2)页

出名也最有代表性的,是这三位。

        最令他自得的,恰好是日本一位,中国一位,韩国一位,足慰平生。

        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即藤泽朋斋)十番棋开始。

        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定先。

        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

        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

        这时,吴清源是八段,藤泽库之助是六段。

        十盘棋都是藤泽执黑棋,相差二段棋份是定先。

        在日本古时,八段被称为“准名人”。

        很多时候,棋坛并没有在位名人,那么八段就是最强者;有时候,是有两三位八段。

        现在呢,已经有好几位八段,到底谁是最强?

        强迫症们,一定是非要叫出真章的!

        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

        “大师兄”桥本宇太郎也是八段,又是关西棋院院长。

        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

        1948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

        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

        本因坊位是仅次于名人位的,名人位虚悬,本因坊几乎就约等于当时的最高位。

        至1949年,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

        说实在的,到此时,全日本所有人,无论会不会下围棋,理应都已经觉得,吴清源就是时下围棋界最强者,唯独只缺了名人这个称号;呵呵。

        1950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

        话说,“大师兄”为什么第二次又登台挑战“师弟”吴清源呢?

        下面这句话有半个答案。

        1951年8月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结束,成绩五胜三负二和。

        原来,桥本大师兄再度夺取了本因坊冠军!

        那么,想要乘胜追击,一雪前耻;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吧?

        虚拟一下。

        假设桥本大师兄的理智和感情就此事争吵。

        理智认为,自己没实力也没可能胜过师弟吴清源。

        但感情不认同!!

        战士就应该血染沙场,畏刀避剑的,算什么男子汉?

        再去拼一拼呗,要不然多遗憾??

        笑谈。具体人家到底怎么想的,时过境迁,那是任谁也没办法得知的。

        桥本大师兄对吴清源的第二轮十番棋,当然是维持先相先(低一段)的对局棋份;结果不出大部分人所料,还是吴清源胜出。

        不幸中的大幸,是桥本大师兄,并没有再度“跌份”。

        有趣,“跌份”一词的来历,是不是就在这里?

        可能会有不明真相的书友们会产生疑问,吴清源辣么厉害,为什么不是本因坊冠军呢?

        呵呵,呵呵

        事实上,围棋界也有无冕之王,那就是吴清源喽。

        他不仅不是本因坊冠军,而且他终其一生,除了大手合比赛之外,什么冠军都不曾是。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