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茶楼恶斗(13)

第(1/2)页

先说李平,他本来就是比较老一辈棋手中,相对非常下功夫的一位。

        而且九四年职工赛,恰好大批老一辈一流棋手们,以及老孟还有几个少年高手,都因为各种各样情况,并没有参加比赛。

        他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张游、马少恒、郭广辉、朱元涛,还有赵东宏、王志刚、姜爱军、陈国宝、陈小军、柴哥等人;前面三位比较强,后面几位相对弱点。

        平心而论,除了他自己,赛前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他。

        很意外地,他连战连胜,竟然一口气七连胜,甚至把三大热门人物全部斩于马下;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最大热门。

        大家都觉得,这一下冠军非他莫属了;不免很是羡慕嫉妒恨。

        他自己当然更是彻底放松了,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

        “行百里者半九十”、“狮子搏兔”,类似这样的话以及这些道理,难道他就不知道吗?

        最关键的是,“盛极而衰”、“乐极生悲”这样的话,他难道是不明白吗?

        按理说,这些他都是知道的。

        第一个问题,说得差不多了;他的失利,于大处讲,不过是承德市围棋界少了一位一流棋手,而已。

        于小处说,他这一生,应该说只有这一次机会;再想“将功补过”都不可能了。

        这个反面教材,实在是很典型;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得意忘形,不要麻痹大意;哪怕是真的胜利在望,也不能松懈,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

        那么,继续探讨第二个问题;什么状态才是真正懂得一个道理?

        先简单说一说认知层次。

        从程度上由浅入深来讲,依次是知道、了解、理解、明白、懂。

        (1)知道:是指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包含主动的思考;

        (2)了解:知道这件事情(可能是知道其中的一部分),并有一点自己的主动思考,形成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3)理解:不仅知道其内涵,还完全认可其中的道理;

        (4)明白:知道的比较透彻;

        (5)懂:就是完全知道这件事情,也知道其内涵,更知道其中的道理;或者表示自己就是这个专业的。

        可以把这几个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这样就比较容易掌握。

        如:听说我国2010年要进行登月计划?就可以用以上回来,表示知道的程度了。

        什么仅仅是简单对认知水平,做了粗略区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下面,隆重推荐”知行合一“这个概念。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

        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