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冲击4d(1)

第(2/2)页

      其实这话主要是指朱元涛,他是钢厂正式工,扔掉自己稳定而又待遇不错的工作,去为不可测的未来事业打拼,绝对需要不凡的魄力。

        而老孟不同,他差不多算是已经“走投无路”了,实际上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王雨小伙子棋力虽然不比高嗣拿下业余5段那时,此时已经在北京锻炼过的他,实际水平至少应该已略强于李铁如了;但是老师过去的心理余威尚在,他的心理畏惧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李铁如与王雨对战,猜得黑棋先行,布下星小目;可是看到对方的棋就是一惊,“小”王雨也是与自己对称地下了星小目;心里嘀咕,莫不成他要下模仿棋?

        他又下了几手,确信“小家伙”真的就是这么打算的。

        于是李铁如顿感头大无比。

        其实前几天他恰好在最新一期围棋天地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如何对付模仿棋的文章;不过没特别重视,而且也没看得很明白。

        从学会下围棋的八六年以后至今,围棋天地杂志他几乎是每一期都必买。

        现在当然感到十分棘手。

        更重要的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真的实战中会遇到模仿棋!

        从第一次看到,他就讨厌这种战法。

        首先,他自己肯定是不会采用。其次,也十分厌恶别人对他使用“这一套”。

        模仿棋是一方随着另一方在棋盘的对称处下棋,最后形成一盘黑白方完全对称的棋局。也称“东坡棋“。

        首次出现于昭和棋圣吴清源与围棋大豪木谷实的对局。

        关于“东坡棋“的由来是这样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绝顶聪明。

        不仅是大文学家,诗词歌赋样样皆精,书法尚列当时四大家之一,然而就是棋艺不精。

        苏轼的小儿子苏过爱下棋,而且下得好。苏轼无论怎样都输给苏过。

        一次,苏轼跟儿子下棋,苏轼第一手下天元,然后随儿子的对角,对边地着子。

        几十手后,竟然是细棋模样,苏过惊问道:“这是什么棋“

        苏轼笑曰︰“这是东坡棋。“

        在日本围棋比赛中,第一局模仿棋是由昭和棋圣吴清源与围棋大豪木谷实下出来的。

        当时因还没有实行贴目制,故吴清源执黑一上来就先走天元,然后木谷实执白下在哪里,吴清源执黑也在对称处下哪里。

        采用“模仿棋“进行比赛,这在日本围棋界还是第一遭,因此木谷实长考频频,简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对付。

        第一天中午封盘时,木谷实就向裁判嘀咕,说如果再这么一直模仿下去,这棋就没法下了。

        但裁判为难地说,模仿棋没有违反规则,裁判无权干涉对手的下法。

        结果这盘棋吴清源模仿了63手后开始变着,事后模仿棋遭到日本棋手所有人的反对,认为模仿棋是一种缺乏艺术而又不尊重对手的下法。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棋手执黑走过模仿棋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