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省升段赛(5)

第(2/2)页

技术也有所改进。

        唐代在制球工艺上有两大改进:

        一是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的形状更圆了。

        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个发明。

        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格兰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比中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时间。

        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称为“络网为门以度球”。

        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僻脱承便,盖象兵戍”。

        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

        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

        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

        由于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

        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

        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在寒食节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为乐。

        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

        不仅皇帝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

        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踢球之高。

        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踢球习俗的普遍。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过这个情景:“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有比赛就有球星。当时以踢球出名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如果你读的古书多,大概已经猜到了:恶少年。

        更出挑的是唐代的若干皇帝,例如唐文宗,常常爬上一个“勤政楼”去居高临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这场景可真够讽刺的,比起列祖列宗,市井气重了不少。

        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如此,等到几代之后的唐僖宗,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恶少年,亲自蹴鞠斗鸡。

        而唐代的末代皇帝昭宗被朱温逼迫着从长安搬迁到洛阳的路上,六军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批神策军或者恶少年出身的“打球供奉”跟着他,可见感情深厚。

        中唐以后的军队当中,本来就有不少是恶少年,平日间就在街上蹴鞠斗鸡赌博的。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

        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