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安南问题

第(2/2)页

      小舍最怕这一遭,只能举行投降。

        喜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俩,拍手道:“少奶奶真福气,找了个如意郎君。”

        如意拍了她一下,湊近道:“死丫头,一直忘了问你婆家那的人?”

        “咱家乡,好男人当兵的当兵,出外打工的打工,留下的除了傻子憨大,就是缺胳膊缺腿的。”喜儿的声音低的如蚊子声。

        “不急,让你大人少爷在衙内找个。”

        章伯道:“以前太穷了,家里人结婚都结不起,现在仁宗当了一年不到的皇帝,生活就有点不同了,现在宣仁皇帝,文有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和我们少爷张小舍;武有英国公张辅,沐晟,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所以老百姓都说这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的好时代来了。”

        “可不是,二个皇叔的隐患没了,军队又全面整顿,皇上就留下个安南的烦心事。”

        ……

        安南问题宣德朝最头痛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明永乐时期,由于安南国内部的争斗,使得安南国原来的统治者绝嗣,安南一片混乱,成祖派大将张辅率兵平叛,并在安南正式建衙,并派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贪官污吏的压榨,加之历史渊源,安南几乎没有断过兵燹,这使得明初的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到了朱瞻基即位,安南问题日趋严重。”

        宣德元年十一月初六,朱瞻基派交趾总兵、成山候王通到应平剿杀黎利的判军,不料受伏击大败,明军死了二、三万人。督战的兵部尚书陈洽亲自挥刀杀敌,在撤退时,眼看要被活捉,只得自刎而死。

        总兵王通负伤逃走。随后暗中派人向黎利勾搭,不奉朝令,擅割地清化以南予黎利,令官吏军民尽还东关。檄至清化,知州罗通不从,与指挥打忠拒守。黎利移兵久攻不下。

        清化城中的守将在判军黎利的包回之下,粮尽弹绝,被攻下。荣昌伯陈智、安平伯李安、都督方政的支援又没力。屡战屡败。陈智等人即被皇上撤职,立功自赎。

        十二月二十六日,宣宗立即上朝,诏张辅,沐晟,柳升等前朝老臣议事。

        钦遣太子太傅、安远候柳升为征虏副将军,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佥事崔聚为右参将,率兵从广西赴交趾。又命太傅、黔国公沐晟为征南将军,充总兵官,兴安伯徐亨、新宁伯谭忠为左右副总兵,从云南进入。敕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李庆为参赞军务,工部尚书兼詹事黄福仍掌交趾布政司、按察司事之职。

        黄福控制了交趾,每天军费要三百万两银子,相当于一个苏州府年税赋,而上交7万两银子。明显入不敷出。这对于明朝的财政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如果花这一笔钱,能够换来安南人的感恩,倒也不算冤枉。可安南人根本就不买账。极力反感明朝的占领。

        </br>

        </br>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