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掌上学堂”

第(1/2)页

沈牧提出的这个战略,借鉴的是前世“小霸王”学习机的推广方式。

        在那个游戏机普遍不被家长接受的年代,小霸王通过“中英文电脑学习机”这个名号,瓦解了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心中的最后防线。

        尽管厂商知道,这台机器买回去,百分之九十九都会被孩子拿来打游戏。

        只有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会拿来学英文和练编程。

        但他们还是厚颜无耻地给“小霸王”安上了“学习机”这样一个名头。

        而且,还请了某知名影星来做代言,看着特别靠谱。

        “麻麻,这台学习机不仅能让我学英文,还可以学电脑,一举两得哦~”

        那个时期,家用电脑死贵死贵的,英文又受到很大的重视,掀起一波波学英语的浪潮。

        家长一听,只用几百元便买回来一台电脑,还能学英文,那还有什么犹豫的?

        买买买!

        结果一买回家……

        呵呵,全被娃儿拿去玩魂斗罗了。

        凭借这样的营销,“小霸王”学习机以及它的山寨品们席卷全国市场,当时光卖卡带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而在这个世界中,家长们都还是新鲜的韭菜,生长得无比茂盛,简直是一片绿油油的海洋。

        如果不割几茬,那岂不是暴殄天物?

        原本,也有造梦师开发过学习类的梦境游戏,但这块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鬼知道我儿砸在梦里面是学习还是玩游戏……

        让我相信他的自制力?

        我还不如用棍子和他讲道理呢!

        第二,梦里面的文字如果太密集,符咒相互之间会干扰,导致乱码的产生。

        基于这两点,梦境游戏最多被用来进行“音乐”、“舞蹈”上的教育,其他方面的学习意义不大。

        但“掌上游戏机”就不一样了,不需要进入梦境,孩子拿来做什么都一清二楚,能让家长们产生“我能掌控孩子”的错觉。

        而且,这个世界的父母和前世一样,也很重视孩子教育。

        元祯帝国的科举考试,和隋唐时的制度差不多,分为进士和明经。

        进士主要考诗赋,也会有联系实际的“策问”等内容;

        明经主要考察帖经和墨义两个方面。

        帖经相当于“填空题”,从经史典籍上选一段话,抠掉几个字让考生填完整。

        墨义则相当于理解,给考生一段话,分析它有多么秀。

        很明显,明经这种主要靠死记硬背的科目,要简单很多。

        而进士不光考记忆力,还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难度高得不止一星半点儿。

        坊间也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所以,“掌上游戏机”的主要目标,便是那些想培养孩子去考明经的父母。

        想想看,一个能随时查阅各种经史典籍,还能检索辞书,并拥有海量题库的“神器”,售价仅仅三十枚铜钱,家长们完全无法拒绝。

        当然,“掌上游戏机”这个名字肯定不能用了。

        沈牧打算改成“掌上学堂”,让家长们听见名字就产生好感。

        他把自己的整个思路,详细地给蒲筠解释了一番。

        但后者似乎脑子没转过来,仍然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我觉得……直接面向玩家群体的话,岂不是能获得更多客户?”蒲筠疑惑地问道。

        沈牧摇摇头,开始给对方分析:

        “是这样的,就凭‘掌上游戏机’的质量,一旦发布,那些想玩游戏的玩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