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龙山冠”

第(1/2)页

翌日一早,江景明匆匆吃过早食后就出门去了。

        “爹爹,娘亲,我跟小石头约好了今日一块去山上采摘野菜去。”江景明一边说,一边拿起门口的藤编篮子。

        江听云本来在慢条斯理地吃着米粥,想起昨日江景明跟她说的今日要去后山摘杏子这件事,连忙端起碗三两口囫囵完,对着江母说道:“娘亲,我也吃饱了,我跟哥哥一起去。”

        说完,放下碗,同样在门口拿了个藤编篮子,追了出去。

        “这两个孩子。”江母无奈地叹了口气,收拾着桌上的残局。

        “他们二人干嘛去,这般风风火火的。”江父一边戴上草帽,整理着衣衫,走进厅堂。

        “景儿要去摘野菜,云儿非要跟着去。”

        江父看着忙碌的江母,搭手帮忙收拾桌上的碗筷,一边说道:“昨日忙了一天,今早你便在家歇着吧。我去地里看看作物。”

        江母看了眼外面的天气,外头太阳刚刚升起,天空澄澈,无疑又是个大晴天,对着江父说道:“虽说快要入秋了,这日头还是很毒辣的,你可不要累过头了。”

        话里满是对江父的关心,二人成婚已经十多年了,感情依旧如初。

        “我晓得的,今年地里的庄稼长势不错,多去打点打点我心里才能放心。”江父笑着说道。

        江父打算明年送江景明到城里的学馆学习,他好不容易托人找了关系,但是孩子的束脩却还差了一些,二人为此烦恼了许久,就指望今年的收成可观一些,除去赋税能有些富余可以换钱。

        收拾完后,江父随即出门,江母则留在家里做些针线活,她是闲不下来的性子,拿出家里的衣服缝缝补补起来。

        早些年间,江父在阳城的学馆教书,后来随江父从阳城搬离出来,回到了水安村,就此长住了下来。

        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吗,但是生活和情感上却十分满足。

        江父虽然自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读书人难免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当年他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从阳城回来,却希望江景明能够出去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对待江听云虽然没有要求她像男子一样要考取功名,亦是悉心教导,习字读书样样不落。

        “石头哥哥,后山的杏树你也见过吗?是什么样子的呀?”

        石头大名叫高磊,名字是江父给他取的,他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村里大部分人在给孩子上户籍前都会来请教一下江父,让江父帮忙给孩子取个好听点的名字。

        高磊现年八岁,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常常帮家里做农活,下田上山,所以皮肤黝黑,虽然比江景明小了一岁,但是个子已经跟九岁的江景明一般高了。

        “肯定见过的,这村里哪座山我哥哥没有去过?”说话的小孩名叫高琅,是高磊的亲弟弟,“哥哥你快跟听云姐姐说说杏树长什么样。”

        高磊临出门前,他的弟弟高琅非要跟着一起,高磊没法,只得一起带着出门。

        高琅现年四岁,正是慕强的年纪,对自家的大哥充满了崇拜之情,只觉得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四个孩子沿着长满杂草的小道往山上走,高琅年纪最小,这一路上由两个大孩子轮流照顾着。

        “见过的,不过是入夏的时候见过的,那时候才结了小果。”高磊一边照顾着高琅,小手紧紧拽着高琅,免得他一不小心就摔倒。

        “哥哥也见过吗?这杏子长得可大个?”江听云好奇地问道。

        “我也是入夏的时候见过的,跟着小石头一起。后面我就没来过了,是前两日上课的时候听奇胜说的。”江景明在最前头拨开杂草,给后面三人开路。

        “这条路真难走,哥哥背我。”高琅到底年纪还小,走了一段就停下来耍赖不想走了。

        “出门前就同你说了不要跟来,你非要跟着,这才走了几步路就要人背。”高磊嘴上抱怨着,还是蹲下将他驮到背上,双手托着他的腿弯。

        “这还不是在村里没事做嘛。”高琅趴在高磊的背上,环抱着高磊的脖子,心满意足地撒娇。

        “你平日里不是最喜欢跟木墩儿一起玩吗?”高磊毫不费力地背着高琅往前走着,一边询问到。

        高琅抱着高磊的脖子抱怨道:“木墩儿上回大字没写,被先生罚了,这几日被他爹娘关在家里习字呢。”

        先生指的是江父,江父平日空闲的时候也在村里免费教孩子习字。江父以前是村里的第一个秀才,年轻时候还在阳城的书馆教书,大家对他很是敬重,逢年过节总会送些自家种植的果蔬来。

        隔几天上一回课,布置的居业没完成的话,村里的孩子一说,家里人也就都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