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十八道敕令阻战河东?

第(1/2)页

“撤军回京?!”

        这盆冷水浇的李适猝不及防。

        过去这半个月里,他只凭一万亲军,就能连连大捷,攻克数十倍于己的河东叛军。

        撤军回京?

        这可是在伤唐军锐气,而助长叛臣贼子的嚣张气焰!

        “斥候,立刻传太子法令回京,向阿父汇报战况……”

        “报!”

        李适的话还没说完,外头又来了个斥候:

        “天子第二道敕令,勒令太子即刻动身,返回长安!”

        “……”李适一整个大无语:

        “有必要还发第二道敕令么?”

        天子之所以是天子,便是在于天子之令不可违。

        他咬着牙反复权衡,冲犯天子乃大逆不道,那些叛臣就是这样对待大唐天子的。

        所以他不能忤逆。

        似乎是看穿了李适不可能乖乖听话,紧接着,第三个斥候、第四个……

        直至第十八个斥候,陆续将长安传来的、一道比一道措辞严厉的敕旨,陆续对李适当面宣读。

        郭连城坐在床边,默默旁观着眼前情况。

        “这情况怎么这么熟悉?”

        郭连城看着眼前,很快就联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当年,就差一步就能收复大宋国都开封、歼灭伪齐。

        却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的憋屈历史。

        想想都要气死了,他当然能理解李适现在的心情。

        “噗!”

        突然间,李适口中喷涌而出浓艳的鲜血,郭连城赶忙站起身,上前搀扶他。

        “阿父……阿父……”

        “我的幽云……”

        李适承受不住这盆冷水兜头淋下的打击,艰难的呻吟一声后,便活活气晕了过去。

        郭连城感同身受他的憋屈,匆忙叫退一众斥候,令副将李晟传随军御医过来。

        ……

        长安。

        李豫收到田承嗣发来的威胁书信后,整个人瑟瑟发抖了好几天。

        三十万大军这几个字,足以吓的他六神无主了。

        纵观整个大唐,江淮不服朝廷法度,连续八年拒不纳缴租庸。

        而岭南山高皇帝远,三子召王领岭南节度使,倒是能控制住岭南局面,每年老老实实将租庸收齐并送来。

        但岭南贫瘠且户数少,送来的也只是杯水车薪。

        吐蕃进犯、蜀地叛乱、边陲连年动荡。

        河朔之乱,连年祸及京畿道和都畿道,也就今年才终于使两道初步安定。

        一片废土还亟待恢复。

        他更想以姑息换取与民休息的时间。

        而且太子手里只有那点儿兵,在三十万大军面前,哪够看的?

        再者,朝中大多都是主和派,而他也不能眼看着太子总是亲自率部出征。

        最怕的还是太子可能会在战乱中出事。

        因此于他而言,姑息是最好的选择。

        他不知道自己苦口婆心发去的十几道敕令,差点把太子给活活气死。

        ……

        “咳咳。”

        军营里,李适被满嘴的血腥气给熏醒。

        “醒了?”

        李适睁开眼时,身旁只有恩公一人。

        郭连城见他醒了,便亲自给他端茶送水。

        天子敕令还摆在案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