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坎杖子乡的汉白玉

第(1/2)页

在县城里和姜雨薇腻歪了两天,我这才告别了同样依依不舍的姜雨薇,不管怎么说接下来都要去省城奉阳招商,在走之前我得把坎杖子的工作安排一下,要不然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当然买房子的事我并没有告诉姜雨薇,其实就在姜思华走的当天,杜宝安就已经把房子的事情谈妥了,之所以暂时保守这个小秘密,一方面是想给姜雨薇一个惊喜,另一方面这毕竟还是毛坯房,怎么说也得装修一下才能入住,而最近一个时期因为仿古一条街的发展,县委宣传部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姜雨薇本身就比较忙,我也不想让她为了这事而耗费心神,再说杜宝安本身就是干这行的,先拿几个装修方案出来,等我从奉阳回来选一个让他装就是了。

        刚一回到坎杖子,周元鹏就例行的来我办公室送报纸和文件,其实这小子已经在我和张鹤城的运作之下转了正,虽然还在新合并的乡党政办工作,但实际上这种临时工打杂性质的工作已经不需要他来干,但周元鹏聪明的地方就在这里,然而不管怎么说他和我一样都是穷苦人家出来的孩子,没钱没势加上没背景,如果再不剑走偏锋一点,估计很难会有什么大出息,所我就没有揭破他这点小心思,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去了。

        不过就在周元鹏殷勤的给我倒完水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份文件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说的是省地质队过几天要派一个工作队到坎杖子来进行例行勘察,要我们负责接洽一下。

        我皱了皱眉头,青龙河流域在坎杖子这一段有块面积不大不小的原始森林,所以省地质队每隔两年就会过来勘察一次,这一点我是知道的,不过大概是因为地质队的专业性非常强,通常来说又不是什么手握资金的实权单位,所以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基层单位也不太把他们当回事,但这到底还是隶属于省里的衙门,起码在表面上还是要让人家觉得我们是挺重视的。

        我想了一下,让周元鹏把新来的两个副乡长给叫了过来,毕竟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两人又都是新来的,如果随意安排给一个人难免有些厚此薄彼,索性让他们两个一起招待算了,这样即便没有党政一把手陪同,把原因解释清楚了,省地质队的人想来也应该不会觉得是我怠慢了他们。

        在去奉阳之前,我又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工作会议,把我不在这段时间的工作落实到个人以后,我才到县政府大院和薛翰林一行汇合,然后就前往了奉阳。

        由于这次没有了姜雨薇的陪同,百无聊赖之下我在路上就有些浑浑噩噩,好不容易到了奉阳安顿好以后,我就找到了陈铜雀和福爷爷,虽然大半年没有见面,但因为时不时有电话联系的缘故,我们之前还是熟稔得狠,等晚上吃过饭以后,陈铜雀擦了擦嘴,笑道:“我听说辽源今年的雨水不错,你们坎杖子的核桃树长势尤为喜人,怎么样,这回我介绍个项目给你?”

        “什么项目,是你要投资?”我好奇的问道。

        “当然不是,你要说投资金属或者古玩什么的我还算在行,但钥匙依你们乡现有的资源条件,我要是真投钱还不如直接拿钱做慈善算了。”

        陈铜雀摇了摇头,继续道:“我这有个做核桃露的朋友,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引荐一下。”

        “你是说,让他到我们乡里投资建厂?”

        听到陈铜雀这么一说,我眼前一亮,核桃这个东西就本身而言,虽然在市场上很有销路,但缺少附加价值,这是发展第一产业的弊端,但如果能够加工成核桃露就不一样了,首先一点是核桃的销路不用发愁,短时间内就可以创造一笔巨大的经济价值,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税收和解决就业问题,这对坎杖子的经济发展可是一件百利无害的事。

        当然这个发展模式我之前也不是没想过,问题在于坎杖子的核桃种植还处于起步阶段,核桃的产量和品质还不得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人会冒这种风险先来投资的,毕竟厂房和设备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你也别想太多,要说立即投资建厂,目前来说还不太现实。”

        果然陈铜雀摇了摇头道:“但看在我的面子上,人家起码是会重视一点,等过一阵核桃树挂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