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第(1/2)页

水至清则无鱼,所以说薛翰林既然能爬上常务副县长这个位置,即便是逢年过节的正常礼尚往来,我估计他个人的经济状况也绝对要比平常人家富裕很多,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实就是指这个道理。

        不过薛翰林的确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这是姜家上上下下一致公认的事实。

        因为我岳父姜呈伟和薛翰林也算是旧相识的缘故,再加上对这位省人民银行行长来说本身也不是一件多难办的事,所以他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就答应了帮忙协调融资的事情。

        当然薛翰林在向赵靖川汇报的时候也没有贪功,而是言之凿凿的把功劳都记在了我的头上,在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只最大的拦路虎之后,野心勃勃的赵靖川终于可以开始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不过话说回来,蔡公民倒还真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主,在年底举行的县委常委会议上,赵靖川关于举全县之力围绕仿古一条街发展服务业的议案获得了全票通过,而薛翰林的办事效率也很高,在拆迁工作开始之后,这位常务副县长就直接一步到位把拆迁补偿款划拨给了陈铜雀等人,不过对于这笔款子的处置方式,他们倒是和我产生了分歧。

        “如果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薛县长也不会找到我们,所以这笔钱应该也有你一份。”

        在杜宝安的店铺里,热气腾腾的火锅刚端上来,陈铜雀就把一张存折推过来道:“常思,这里头有十万块钱,密码是你儿子生日,你也不用客气,反正你只要知道我们赚的可远比这要多得多就行,所以你大可以心安理得,就当是我们给你的中介费了。”

        “那怎么行,亲兄弟尚且还要明算帐,更何况我压根就什么都没做,这钱我不能收。”

        我连忙摆了摆手,然而在听到十万这个数字的时候,我着实还是吓了一跳,我承认我想过薛翰林的这个计划会赚很多钱,但却没想到居然会这么赚钱,难怪某些商人即便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和官场中的某些大人物靠上关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这种关系中居然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利益。

        不过话说回来,别看陈铜雀和杜氏兄弟在这次的拆迁中赚得盆满钵满,但因为少了很多漫天要价的“钉子户”,我敢肯定薛翰林反而会因此而节省下相当一部分专项资金,所以这对于合作的双方来说,其实完全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不能不承认,薛翰林的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虽然有一点违犯原则和相关纪律的嫌疑,但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我即便是对这种做法不太认同,但却不得不敬佩他敢于先下手为强的魄力。

        因为在规划设计图没有出来之前,就算是有些人提前收到了风声,我敢说他也绝不会轻易就把钱投进去,毕竟在没法确定哪些地块需要拆迁之前,谁都不敢冒那个风险,我猜薛翰林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想出了这么一个投机取巧的主意。

        要知道对于陈铜雀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不缺钱的省城大老板,再加上这几年风生水起的杜氏兄弟,我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