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好酒与神机炮论

第(1/2)页

“皇上驾到”的声音此起彼伏,随着内侍一声接一声传递,自观礼台中央,响彻东西,传遍南北。

余音尚在时,一身衮服的朱允炆已出现在观礼台上,威严地看着广场上数十万子民,目光中满是骄傲与自豪。

百姓见朱允炆到,想要习惯性行礼,可人挤人,根本无法行礼,加上先前有传话免礼,跟着不知谁起的头,扯着嗓子喊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一挥手,高声喊道:“开国四十年,阅兵大典,朕与万民同观礼,告慰大明先烈、英雄。”

话音落,鼓声大作。

鼓声停,内侍喊:“请太子登观礼台。”

朱文奎在万民瞩目之下,走上观礼台,随后对朱允炆行礼,道:“儿臣愿父皇龙体金安,愿大明国祚万年。”

“免礼。”

朱允炆含笑抬手。

朱文奎起身站在朱允炆一侧。

礼乐起停,内侍:“请诸藩王入观礼台。”

朱棣、朱桢、朱榑、朱椿、朱柏等藩王从内广场登上观礼台,朱棣带诸藩王拜贺:“臣等恭贺皇上,恭贺大明,愿军强马壮,兵威八荒,百姓安泰,国运隆昌。”

“免礼。”

朱允炆威严地说。

藩王起身,站在朱允炆两侧。

礼乐再起,声消之后,内侍继续喊:“请诸国国王、王子、首领、使臣登观礼台。”

李芳远、占巴的赖、把秃孛罗、库雷山、艾哈迈德等纷纷登上观礼台,李芳远作为藩属国代表,恭贺:“愿天朝大皇帝福寿万年,愿大明友邦四海,繁荣昌盛,万国仰望大明,共享太平之福。”

藩属国使臣之后,是土司、宣慰使、地方首领,如女真首领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乌斯藏的哈立麻尚师、札巴坚赞第悉,朵颜卫的脱鲁忽察儿,旧港宣慰使施进卿、思明州土官岑瑞等,这些被大明朝廷视为自己人,一大家子。

值得一提的是,朵颜卫、福余卫的安排有些棘手,说他们是大明的吧,他们还自成势力。说他们是独立在大明之外的吧,他们臣服大明的程度远远比瓦剌深得多。兵部经慎重考虑之后,依旧将朵颜卫、福余卫作为一家,以表示对脱鲁忽察儿等人的信任与器重。

之后是内阁、六部九卿、重臣武勋、佛僧道人、国子监各大院长等等,又是一番恭贺,直至观礼台中央至两侧百步站满人。

威严的规矩,振奋人心的礼乐,高昂的恭贺,繁琐的礼仪,让皇室的威严展示得淋漓尽致,无数百姓看到这一幕,神色肃穆。

朱允炆不喜欢太多礼仪,却不得不尊重与使用这些礼仪。

在礼仪结束后,朱允炆将目光看向朱棣,微微点了点头。

朱棣是诸藩王之首,大明王朝的上柱国大元帅,身负军功,威望巨大,主持四十年开国大阅兵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得到朱允炆的示意后,朱棣走出,从内侍托盘中介过圣旨,然后站在观礼台低矮的垛口处,环顾寂寂无声的数十万百姓,展开圣旨,低头看去,气沉丹田,声若洪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太祖开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君明臣良,纲维天下。胡虏北遁,中原气盛。洪武三十一载,太祖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决断国事,于万民谋福祉……”

“太祖即崩,朕承继大统,年号建文,登基十年,革故鼎新,力主新政。农推一条鞭法,抑田产兼并;商主浮动税率,贸易乃兴;军入新军之策,兵强器利;广推社学,兴盛文教……”

“大明开国至今四十年,国泰民安,万民泰宁。国力昌盛,四方来贺。朕开大阅兵之先河,旨在威服四方,不战而屈人之兵!彰显军魂,开万世太平之基。”

“朕告吾七千万子民,你们是朕的子民,这里是朕的江山,也是你们的家园,大明有强大的武力,可捍卫大明疆土。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神机炮。大明天威,不容侵犯!你等可安于行属,专攻术业,与朕、百官一道,共铸大明九鼎,永固中华!”

威严的声音,传荡在万民广场之上。

无数百姓听到了朱允炆的圣旨,听懂了朱允炆的旨意。

这一次,朱允炆将百姓、官员与自己放在了一起,视为共建大明、永固中华的力量。

百姓不再是草民,不再是贱民,不再是毫无意义、无人在意、没有任何存在感的蝼蚁,他们是大明九鼎的铸造者,是建设大明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