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退潮的捷报

第(1/2)页

八月,秋叶落。
宗人府点了火,一个人在火中沐浴成灰。
朱允熥的妻子赵夫人跪在宝庆公主殿外,内侍端来了乌头粥。粥吃完了,内侍将尸体抬走。
内侍去了朱允熥府上,端着两杯糖水,灌入十二岁、十岁孩子的口中。
赵思礼、狄屠、赵彝等全家去了菜市口,鬼头刀下,一筐筐的人头搬运了许久,刘季箎、卢渊、方宾、王佐等男丁悉数被屠,籍没家产,女子发配西疆……
至于棋手朱坐照,则被送到医学院,成为了活体解剖第一人。
盛寅一直想要研究活人动手术的诸多问题,现在可以安排了,至于朱坐照会被开合多少次,活多久,那是个医学问题。
八月,金陵红。
朱允炆这一次没有怀柔,没有手软,安全局关押的白莲、阴兵之人,始终不开口的刘伯完等人,也不需要再开口了。
有好事者说:
砍人头太多,鬼头刀换了九十九把。
金陵外,出了八千无名坟。
无论传言是什么,夹杂了多少水分,但大屠杀是事实存在的。
朱允炆不能不杀!
这一次几乎要了自己的命,几乎要了朱文奎的命,不,是几乎要了全家人的性命!
事关身家性命,事关国本,该死的都去死吧。
安全局日夜活动,翻找残存的古今、棋手余党,然后奏报,然后杀掉。
淮安卫为何会成朱允熥的私兵而无人察觉,这些军队如何过长江,如何进入金陵城,如何进入皇宫

这背后的漏洞不是眼瞎,而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不管是不是古今的人手,他们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这就足够杀头了。
漫长的十一年,漫长的明争暗斗。
朱允炆想起定远第一次出现古今,想起定远的白莲造反,想起青州死去的军士与百姓,想起齐王、周王。
结束了,都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天界寺在夜间起了火灾,也不知道这些和尚是念经太过用心了,还是睡觉太深沉了,反正全都葬身火海,竟没一个人跑出来。
恢宏的天界寺就此毁于一旦,金陵城少了一处盛景,倒是大报恩寺与英烈碑更显热闹。
“满盘皆输。”
丹阳子苦涩不已,在秦淮河上寻了一小船,准备离开是非之地。
笛声悠扬,顺着水面爬到了船舱。
丹阳子起身,站在船头看去,只见岸边一个白衣女子,衣袂飘飘,手持玉笛正吹奏着曲调。
女子收起玉笛,摘下帷帽,看向船上的丹阳子,淡淡地说:“你倒是一个能藏的,古今都死了,你还活着。”
“白依依?!”
丹阳子惶恐不已,想都不想就跳向河里,只不过一条长鞭飞至,缠住丹阳子的身体,猛地带至岸上!
丛佩儿看着少了一只耳朵的丹阳子,对庞焕说:“这就是丹阳子,那个鼓动齐王造反,又投靠棋手的家伙?”
庞焕拿起画像对比了下,没错,就是他。
宝庆公主茶饭不思,消瘦得很,见到朱允炆就哭,
总觉得是自己差点害死了他。朱允炆为了安抚宝庆公主,让朱高炽入了宫,在两个人轮番开导下,才舒缓一些。
朱高炽回到武英殿,看着依旧有些虚弱的朱允炆,感叹道:“皇上对朱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