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给燕王一个封国

第(1/2)页

对于徐辉祖的封赏,朝廷有些不知如何安排。
徐辉祖本就是国公,已经到了头,立下再多军功,他也只能是个国公,最多加一些荣誉头衔,如柱国之类的,但这个已经在昌都剌之战后加过了,再加也没什么意义。
朝廷还是给了徐辉祖封赏,在封赏的名单之中,有一个极陌生的名字:
徐钦!
这个调入东宫充任太子少保的陌生人不是别人,而是徐辉祖的长子。
徐辉祖对这个结果极是满意,特意跑宫中谢恩。
什么金银财宝赏赐都不如跟着太子混有保障,毕竟徐钦今年才二十,太子今年才十五,只要徐钦一直陪着朱文奎,那将来朱文奎上位,徐钦无论能力大小,只要忠诚上不存在问题,不犯大错,魏国公府将枝繁叶茂下去。
徐辉祖还有儿子接受赏赐,可朱老四就不好办了。
朱高炽本来就是燕王世子,不需要啥赏赐,至于朱高煦,那家伙就没资格领赏赐,非要给,也是给鬼头刀或渔网之类的东西。
朱高燧没多少脑子,给他和不给差不多。至于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人家本来就在太子身边当伴读……
朝廷商议了几次,都没确定下来如何封赏朱棣。
这一日在武英殿,解缙、杨士奇、铁铉再次商议封赏朱棣一事。
朱允炆听着各种封赏方案,总不满意:“燕王叔为国征战,劳苦功高,只给这点赏赐不能表其功,也显得朝廷小气。不如这样吧
,给燕王叔一个封国。”
“什么?”
解缙、杨士奇、铁铉大眼瞪小眼,以为是听错了。
封国?
皇上啊,你是不是忘记了一开始登基时燕王手握重兵,你日夜难安,为了削藩,动了多少心思?
重重大军布置在北平周围,又是调离,又是调入,又是新军之策,又是玩心理战,最后逼迫的朱棣实在没办法,这才交出了燕王三护卫,到金陵成了一个闲散藩王。
现在朱棣在军队中的声望可不低,有着“大明战神”的称号,军中对其崇敬者无数。若给他封国,重新掌握军队,岂不是埋下祸根?
铁铉当即反对:“皇上,万万不可。削藩好不容易有成,天下安泰,若给其封国,必是大患。齐王之乱、代王之乱,皆因兵多、财厚、野心而起,往事可鉴,不可重蹈覆辙!”
解缙也不支持给朱棣封国,不管这个封国是洪武朝只给节制兵马权不给民政权,还是汉朝什么权都给,皆不利大明。
杨士奇深深看着朱允炆,以他的聪明才智,绝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他一直力主削藩,深知藩王之害,为何突然提出这个主张?
难道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皇上想先给朱棣一个封国,让其野心膨胀,然后作乱,最后发兵讨伐,彻底消灭燕王?
没道理啊。
给朱棣更多的金银财宝,让他远离兵权,他就没多少威胁。缘何还要冒着打仗的风险多此一举,祸国殃
民?
杨士奇想了想,并没有急着反对,而是问道:“敢问皇上,想要将燕王封国安置在何处?”
北平是不可能给朱棣的,那里是新国都,是大明未来的中心。
南京也不可能给朱棣,这里是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