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窦天佛祖快显灵

第(1/2)页

这顿饭?

    还能不能让吃了?

    才重新选择一地,安稳端坐下来,菜单才拿到手中。

    自己还没有点菜呢?

    就又出事了。

    窦长生看着外面的夜色。

    却是极为的无语。

    要知道摘星楼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后,窦长生一时之间没有胃口,所以一直到半夜,窦长生才感觉到了有一些饥饿,哪怕是不吃,以其庞大的体魄也没啥事,甚至是吞吐天地灵气,足以抵消饥饿感。

    但人活着,就是要吃吃喝喝啊。

    餐风饮露听上去很高大上,实则活的清心寡欲,那活着还干什么?

    当然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这只是窦长生一家之言。

    主要他们乃是武者,并不是一名修仙者。

    武者没有躲天意,避因果的说法,什么万丈红尘,不甘于俗世等等统统都不存在。

    连踏马仙人都在干预凡俗,强者一个个都懂得享受,朝廷中这么多的强者,就能够说明一切了,要是红尘俗世影响修行,他们早就消失不见了,到时候哪怕是大乾之主,一名普通宗师都可以肆意侮辱了。

    窦长生瞎几把想了一通,说到底就是要吃一顿饭啊。

    最后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吴俊毅讲道:“萧王之深夜登门,肯定是有着大事的。”

    “请他进来吧。”

    吴俊毅应了一声,然后一名普通的男子,已经被吴俊毅带来了。

    窦长生看了一眼,就已经成功辨认出,这根本不是萧王之,但对方有着萧王之的气息,证明着对方和萧王之有关。

    帝都乃五都之首,这里藏龙卧虎。

    甚至是有仙人隐居,一点也都不例外。

    异族仙人化身,邪神意志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力量,全部都隐藏在繁华之下。

    以前的萧王之平平无奇,但自从萧王之开始活跃起来,已经备受瞩目,行动已经不便,再说真身前来见自己,窦长生也不愿意。

    尽管这一位萧王之脱罪的本事了得,称得上是炉火纯青,刺杀太子都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但到底还是有着重大嫌疑。

    自己这样的好人,与这样危险的人物接触,这对自己风评影响极大。

    等等。

    窦长生突然间发现了一个华点。

    这一位萧王之擅长脱罪,洗清自己嫌疑,而这正是自己欠缺的地方啊。

    要是这位萧王之也给自己洗洗,岂不美哉。

    本来不太情愿,兴致寥寥的窦长生,突然间生出了兴趣。

    开口问道:“深夜来访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萧王之直奔主题,把当前局势直接阐述了一遍。

    这听的窦长生不断皱眉,他就知道许国公的死亡,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心中也有着预料,动手的八成乃是萧王之,只是未曾想到这幕后,竟然还牵扯这么多的事情。

    窦长生左右看了一眼,对着吴俊毅讲道:“去把笑和尚请来。”

    这一件事情,自然不止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是佛门的事情。

    很快笑和尚就已经到来,窦长生示意着萧王之重新讲述一遍,倾听着内幕,笑和尚脸上的笑容,逐渐开始收敛,最后肃穆起来,沉声开口讲道:“昔日的太子太师陈望道。”

    “这可不是一位简单的人物。”

    “你们未曾与他有多少接触,是因为你们太年轻。”

    “老僧与这一位陈望道相知二百栽,当初老僧武道有成,丈量天下,曾经在东都洛京与陈望道相识。”

    “来到东都洛京,必然要参观洛塔,当时正在洛塔之巅,老僧见到了陈望道慷慨激昂,点评天下。”

    “文采见识,卓尔不凡,老僧与之相谈,心中生出敬意。”

    “那一次相见后,再见已经在帝都,老僧推开天门,修成宗师,与寺中长辈一起来帝都,为一名大人物消灾祈福,而当时陈望道来帝都求官。”

    “上一次东都洛京一别,老僧本以为陈望道早已入仕,未曾想才刚刚打算来求官,一番交谈之下才知道,陈望道自认己身非世家出身,又无名师教导,无背景,无实力,就算是入仕,也只是一介末流,辗转于各县之间。”

    “大量的案卷和人情世故,将会消磨自己的心气,哪怕心有凌云之志,一日日消磨之下,最终也会甘于现状,沉溺于小富小贵,娶妻生子,浑浑噩噩活上一生。”

    “非宗师,不入帝都,非上三品,不能入仕。”

    笑和尚叹息一声,停顿了一下,不断回忆着往昔的记忆,半响后才继续讲道:“这一番话,可谓是雷霆之音,让老僧久久无法回神。”

    “当时老僧推开天门,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入知客堂结交天下豪杰,往来大宗门徒,世家嫡系,却是被这一番话点醒,幡然醒悟。”

    “陈望道求富贵,认为实力不强,一切都是虚幻,早早入仕当官,大量的俗事牵扯之下,只是浪费时间,耽搁自己修行,晚几十年入宗师,那一辈子一品无望了。”

    “老僧也明白,就算是好友遍天下,这对老僧也是没有太大帮助,他们影响不到烂陀寺内部。”

    “实力才是根本,老僧只要武道一品,那么必然会是烂陀寺方丈候选人之一。”

    “不需要老僧立下奇功,也不需要老僧上下奔走,反而就算是老僧做的再多,实力不济,那也是无用。”

    “自帝都离开后,老僧回寺中苦修,不再关心外事,遇到瓶颈后出来历练,每一次突破后,继续回寺中苦修,其中也打听过陈望道的消息,但都没有收获。”

    “一直到老僧成为烂陀寺方丈,西都神安举办水陆大会,登坛讲法后,才再一次见到陈望道。”

    “这一次老僧才豁然发现,出身很重要,真的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老僧家中世代礼佛,根正苗红,出身清白,小时候闻听佛法时,偶然顿悟语出惊人,被讲法的知客堂首座看重,引领老僧入门,传授武艺。”

    “出门在外乃是十七正宗弟子,回到寺中也有一位武道一品师父,而陈望道没有这一些,他吃了很多的亏,哪怕是以宗师入仕,可依然官路不顺,他忘记了一件事情,上三品后也是要讲究出身的。”

    “世家子弟,大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