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

第(1/2)页

十日的光景转瞬即逝,  五月到六月,恍然只是一瞬而过。

        弘历十四年六月初八,宜嫁娶。

        谢妧今日睡得有些囫囵,  梦中乱七八糟的人和事情全都交杂在一起,  而梦境的最后,是谢策双目赤红,状似疯癫地对她道,  “长姐,我亲手杀了父皇。”

        她也在这时候骤然惊醒。

        宫灯一夜都未关,  昭阳殿外现在也还是一片红色的灯盏,大概是因为长公主殿下的大婚,所以宫中昨夜开始就一直在筹划,  到处都有侍女们在走动,  有些细微的声响。

        长公主大婚是陇邺城近些年来数得上号的大事,所以这般被隆重对待,倒也算得上是自然。

        谢妧敛眉朝着桌案上走去,随手倒了一杯水润润喉咙,  这才感觉喉咙之中的滞涩感稍微好了一些。也在这个时候,  剪翠在外面略微叩了叩门道:“殿下醒了吗?娘娘现在已经过来了。”

        现在才刚刚天色亮了些,没想到傅纭这么早就过来了,估计怕是谢妧在今日也起迟,这才这么早就过来。

        谢妧还未答,傅纭就径直进了来,  身后跟着一大群乌乌泱泱的女眷,  每个人的手上都捧着一个托盘,  上面搁置着各种各样的物件。

        “已经起了?”傅纭有些惊讶,  “今日还算是上心。既然是起了,  现在也差不多开始收拾了,别到时候着急慌忙的,落下了什么,这兆头可就有些不好了。”

        这些女眷当中有些是妆娘,也有些是打下手的宫娥,而站在最前面的则是一个头戴着抹额的老妪,老妪看着慈眉善目,虽然看着有些年纪了,但是却十分有精神。

        这位老妪是陇邺城中相当有名誉的喜娘,听说在她手下出嫁的姑娘,各个都是美满幸福,家宅无忧。

        原本这位喜娘因为年事已高,已经不再送新娘出嫁,但是傅纭特意从宫外将她请来,这才使得让她来主持谢妧的婚事。

        谢妧被人簇拥着在铜镜面前坐下,她霎时间觉得有些没有实质感,这一世,她怎么会重蹈覆辙嫁给了景佑陵,还是前世,当真只是她的一场梦,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怎么想都是无果。

        只是那些溢美的话语,其实和之前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些妆娘手上拿着胭脂,从妆奁之中又拿出螺子黛,赞道:“奴家看着长公主殿下就是个有福气的,再加上嫁的都是素来盛名在外的景三公子,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只怕是要让陇邺的其他贵女和公子给羡慕坏了。”

        旁边的人自然也是不甘落后,赶紧接着道:“这可是嫡出的长公主,那些其他的贵女哪有资格和长公主殿下相提并论,况且这桩姻缘可真是天作之合,其他人只怕是羡慕也羡慕不来。”

        层层叠叠的嫁衣套在身上,惹得肌肤有些冰凉,这件嫁衣和前世那件比起来,华丽或许有些不及,但是相比于前世那件,这件谢妧要更加喜欢,大概因为是前世那件嫁衣所沾染的罪孽太深。

        前世那件虽然华美,但是毕竟是换了几批人做的,难免有些地方做工不一样。

        而这件是谢东流早就开始着手准备的,所以自然是要更加协调些。

        谢妧一点一点看着自己在妆娘的手下逐渐变得更为容光焕发,而在最后,剪翠才从匣子中小心翼翼地捧出来一个托盘,在这个托盘上面,是一顶凤冠。

        在场的人见到这顶凤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凤冠,就算是比上当年傅纭嫁给谢东流的时候的那个,也丝毫不落下风。

        陇邺寻常姑娘家成亲之时也可以穿戴凤冠霞帔,但是规格还是有着一些规定,按道理来说应当是没有人能越过帝后大婚之时的凤冠的。

        但是谢妧现在的这个,显然是逾越了祖制的。

        长公主的荣宠之至,果然是名不虚传。

        妆娘将谢妧鬓边的发略微理了一理,然后才将这顶价值连城的凤冠端端正正戴在了她的头上。

        “长公主殿下这样金枝玉叶的人,往后的日子也必然是平坦顺遂,往日无忧的。”

        傅纭原本正在玉椅上品茗,刚刚吹了一下茶叶沫,然后看到此刻的谢妧,原本紧绷的面皮才终于有了些笑意。

        “阿妧。日后嫁了人,可不能在和从前一般妄为,凡事前先三思,千万不可再胡闹。”

        前世她身穿婚袍坐在昭阳殿之中,身边的一个亲眷都没有,而现在起码傅纭和谢东流都还在世,不像是前世那般结局。

        前路倒也并非是一片黯淡,她必然不会让事情如同后来这般发展,这么想着嫁给景佑陵也并不是一丝好处都没有。

        只要身在陇邺的权力漩涡之中,只要不远离就还有挽回的机会。

        但这场婚事,大概也只是黄粱一梦罢了。

        等到谢策长大,她就可以和他一起离开陇邺,到时候自然和景佑陵再没有任何关系。

        她将这一切都算得这样好,又想起来景佑陵那时递给她的一串糖葫芦,那糖葫芦她一直都没有再动过,只放在了妆奁里,和那些珠翠比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只因为她那时候突然想起来,在从前的时候,景佑陵也曾经给她送过这么一串糖葫芦。

        应该是还在和谢策一起去上书房的日子里,谢妧那时候还是极少出宫,有日里突然想起来糖葫芦这种民间吃食,她原本想让小厨房自己做,熬出来的糖浆却又总是不得法。

        谢妧起了心思,原本想让燕绥给她带一串进宫,但是那段时间她和燕绥起了一点儿口角,她就没往他身上想。

        然后她就想到了那些昏昏欲睡的午后,那个坐在自己身边的少年。

        其实谢妧这样的身份,别说只是单单一串糖葫芦,就算是买光陇邺的糖葫芦,都有的是人愿意给她效劳。

        她还记得那时候景佑陵随手翻了页书,对她说的话置之不理,十分冷淡。最后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谢妧烦得狠了,还是仅仅只想敷衍她,只嗯了一声就算是答应了。

        谢策那时候嘲笑她,说长姐那么多人不选,偏偏选了一个景佑陵,选了一个最难说动的人,怕不是上赶着去讨嫌。

        只是隔日的书桌上,一串糖葫芦便躺在了谢妧的桌案上。

        她向来快到上课的时间才堪堪来到上书房,就看到了自己的桌案,然后看到景佑陵坐在窗边,玉兰开在他的身侧,就好似落在他眉梢一般。

        谢妧心想,也对,她怎么偏偏选了景佑陵呢?

        大概是天生反骨,又大概是——

        ……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嚣,杂芜的声音之中,谢妧听到人缓步从殿外走来,她倏地抬眼,就看到景佑陵身穿婚袍,一步一步走进了昭阳殿。

        迎亲仪仗全都停在殿外,只有他一个人走进。他生得本就出挑,也应当是极少穿这样艳色的衣袍,婚袍将他衬得肤如暖玉,平日里的冷清略微消弭了一些,只觉得这人,怎么生得这般好看。

        生如皎月,不入我怀。

        和前世她对景佑陵最后的印象几乎还是一模一样,这样的场景时刻交错,她霎时心口骤痛。

        前世他亲手将她刺死在昭阳殿内,丝毫没有留情,恍然如同她大梦一场,却又历历在目,如同昨日亲临。

        那骤痛只是瞬间就消散,快得仿佛是谢妧的错觉。她略微缓了缓,却抬眼对上了景佑陵的视线。只见他垂眼看着谢妧,瞳仁之上只有一个她小小的缩影。

        景佑陵将手递给她,“殿下。”

        殿外的谢策早早地坐在了马上为长姐送嫁,步辇随行,浩浩泱泱的送亲队伍看上去颇为壮观。

        喜娘将一切都打点完了以后才终于将喜帕盖在了谢妧的头上,然后拉过谢妧的手放在景佑陵的手里。

        两个人指尖相碰的瞬间,她下意识想往后缩了缩,景佑陵眸中微光闪过,喜娘却似乎一点也没有察觉到这两个人神色有异。

        喜娘笑眯眯地道:“老婆子我经手过的新嫁娘不说有一千,也得有八百了,老婆子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像是将军和公主这样登对的两个人,这样的面相,以后定然是能够恩爱两不疑,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的。”

        喜娘的手在他们两个人交叠的手上拍了拍,“走吧殿下,日后要走的路还远着呢,老婆子你我送你上轿子。”

        景佑陵听闻这句话以后沉默片刻,手指扣住谢妧的手腕,低声道:“我来送吧。”

        喜娘大概也是没想到这位看着冷清的将军居然要自己送谢妧上花轿,一时之间有些愣住了,待反应过来以后才终于笑着应声道:“将军是个疼媳妇儿的。”

        谢妧听着外面的动静,知道了此刻握住自己的手的人是景佑陵,她转了转自己的手腕,却发现纹丝不动。

        花轿就停在了昭阳殿外,她是弘历年间第一个从宫闺之中嫁出去的公主,帝后两人送亲,端王殿下谢策和三皇子殿下谢允骑马跟在后面。

        而其中最让人啧啧称赞的,应当是新郎官景三公子。景佑陵向来有陇邺第一公子之称,何尝穿过这样颜色鲜艳的婚袍,身上的婚袍灼热,犹如谪仙一般。

        谢东流为了长女的婚事,还特意在这一天大赦天下。

        一路上的赞叹声落了一地,众人都在感慨这场婚事实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