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门阀的敌意

第(1/2)页

张温也一脸尴尬,他其实也可以算是同伙,当初谋划赶走董卓的就他,只是这次他们算错了武人心,不管是皇甫嵩还是刘备都没有站在他们这边,刘备甚至还帮助董卓进攻他们。

当然现在背黑锅只能让袁家去背,谁让袁氏兄弟最出头。现在张温已经取代袁隗的地位,成为了关东门阀的代言人,他只能违心的说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总是要交出几个人,让朝廷向天下人交代了!孟卓是为了天下的士绅牺牲的,我们都不会忘记孟卓的贡献!等董卓下台,我们会为孟卓他们平反的!”

但袁隗却叹口气道:“孟卓他们也就算了,但本初和公路他们怎么办?难道也按照孟卓他们来办,这不是要把我袁家赶尽杀绝,老夫情愿董卓把老夫杀了,也不愿意他动本初和公路!”

袁隗是不愿意看到袁绍和袁术出事情的,现在他们手中紧握的大军已经成为了袁家唯一的希望了!

张温道:“国相也不会太难本初和公路,中原的黄巾军和并州的藤甲军都需要大军去围剿,国相现在只嫌弃兵力少,而不会嫌弃兵力多,让本初和公路他们去围剿中原的黄巾军,我想国相也会同意了!”

这也算是一条出路,有军队在手,董卓有所顾忌,不会赶尽杀绝。

只是袁隗不甘心道:“难道我们就看着董卓这个武夫站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让我们辛辛苦苦几年的谋划全部作废!

张温无奈道:“当初我们太贪心了,要是只剿灭阉党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事情出现了,即便现在大将军是何进也比董卓好太多了。最起码何进多年都在洛阳城为官,熟悉洛阳的为官之道,这才是最适合我们的战场。

而董卓不过是一个西凉武夫,他根本不懂朝政上的事情,面对问题也只知道用刀砍杀,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董卓的刀太锋利了,他砍碎了我们的一切谋划,让我们输的一败涂地!”

当初他们本就是想要借助大将军何军的力量来对付阉党,只是袁隗心高气傲,想要让阉党和外戚势力拼個两败俱伤,好让他们彻底掌管大汉的政权,结果让他们迎来了一个更加凶狠的董卓!

“而我们输了,就要承认失败,我们败的起,董卓今年快六旬了,他还有几年可以活,更不要说这几年时间,他还要对付雷公这个巨匪,我们潜伏这几年时间,等董卓死后我们再出头也是一样的!”

而后张温感叹道:“次阳,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天下已经步入乱世了,想要让天下再次回复到原本的样子,少不了董卓他们这些能打的武夫,未来的局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了。

我们在和董卓打的战火连天,筋疲力尽,但并州的雷公已经休养生息两年时间了,他现在还利用黄巾军来消耗我们的实力,等藤甲军冲出太行山的时候,我只怕天下的士族都会被他吊死!”

洛阳的诸公虽然一直在和董卓战斗,但却没有忘记并州的雷公,毕竟大同书不断在洛阳城的市面上流传,藤甲军的士子也一直在太学和士子辩论,大同书已经蛊惑了越来越多的士子。

很多士子都偷偷隐藏大同书,认真品读其中的内容。

大同书的思想不值一提,基本上照抄儒墨道三家的思想,没有一点开创性的见解。

但大同书当中最重要的是实践部分,因为儒墨道三家的思想只说了要建立太平盛世,但没有具体的实践手段,只说了一下大而化之的,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话。

但大同书却是补充实践的部分,先贤说要实现天下大同,大同书上就说,要实现天下大同,就要打土豪,分田地,把大汉的土地分给百姓,这就可以实现天下大同。

看的士子们目瞪口呆,方法倒是有道理,但就是太残暴了!

而出发分田地之外,大同书还介绍了藤甲军到并州的所作所为,像什么修建水车,新修水利,制造各种土化肥来增加粮食产量!

他们看了大同书上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藤甲军,由弱到强,如何南征北战发展壮大,并且把并州建立的越来越繁荣,马邑甚至已经成为了一座不输给洛阳的不夜城,这就是藤甲军的建设史

不得不说除了最先打土豪,分田地让门阀士族不能接受,其他藤甲军的所作所为还是符合大汉士林的三观的。

只是太学生一想到并州的水利工程,是靠着整个门阀士族的血肉建设出来的,大家就一阵毛骨悚然!

当然藤甲军取得的成效也是让他们震惊了,一个贫瘠的并州之地,通过没收门阀士族的土地,开荒修建水渠,培养力田,发展农业,藤甲军一年可以4000万石以上的粮食赋税。

这个数字震动了整个洛阳城士林,因为不管是强盛的前汉还是现在的大汉,都从来没有做到过。

藤甲军一州之地,可以得到的赋税居然比整个大汉都要多,而且还是多好几倍,这简直摧毁了洛阳城士林的道心了。

刚刚开始,藤甲军三成农业赋税让整个士林口诛笔伐,杨修甚至得意洋洋道:“我大汉田赋,十五取一,这样的仁政维持了四百年,你们藤甲军像前秦一样横征暴敛,赋税十取其三,这样的暴政,天下的百姓不会一直容忍,藤甲军迟早会自食恶果的!”

但王国军却一脸淡然说道:“横征暴敛说不上,我们藤甲军没有其他的口算杂赋,上缴的税赋也不需要徭役,一税制简单易收,官吏也没有大汉那样腐败,部众可以得到他们七成的劳动果实。”

而后他拿出一幅图画说道:“这是我这段时间了解洛阳城四周百姓上交税赋制作出来的一个图表,从这个图表当中就可以看出大汉现在税赋的情况!”

杨修不屑道:“大话连篇,真当自己是朝廷的三公,居然还敢说自己清楚大汉税赋的情况!”

但其他的士子还是围上去看看这个图表,只是他们都看不懂这个图表的意思!

这个时候王国军指着一个税赋最高的图表道:“这代表大汉土地都没有的百姓,虽然这些百姓没有田地,但他们也要收口算杂赋,还要服徭役,他们的收入基本上都被交赋税了。”

“这些最底层的百姓被大汉的赋税压制的活不下去,不得不投靠门阀氏族为农奴,要不然就是成为流民,成批成批的饿死!要不就是投靠我们和黄巾军,和你们这些门阀士族拼死一战,夺回自己的劳动果实!”

杨修被王国军的话惊出一身冷汗!

但王国军继续说道:“这是有三十亩地的贫农,即便是男耕女织,从早忙到黑,但大汉收走了他们七成的劳动果实,他们也只是勉强活着,稍微有点风吹草地,他们必定破产,沦为流民!”

“只有田地百亩以上的百姓可以得到五成的劳动果实,这些百姓才勉强逃离了随时破产的命运!”

“而田产三百亩的小地主,他们的赋税和我们藤甲军相当,大概三成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藤甲军的赋税制度,让每个部众都按照小地主赋税来征收,这难道不是一种仁政吗?”

杨修还真无言以对了,他出身最顶级的门阀士族,这对他而言只是小吏做的事,他平时是不屑一顾的,只是他没有想到王国军既然真拿这样的事情来辩论,他又不了解底层百姓的情况,自然不知道王国军说的是真是假。

王国军继续说道:“大汉有上千亩土地的小豪族,税赋马上降低到一成左右,而像伱这样的顶级门阀士族即便有10万亩土地,朝廷也是不可能收到税赋的!大汉的赋税制度对你们当然是仁政了,但对天下寒苦的百姓就是最大的苛政,这天下几百万流民就是被你们这种苛政逼出来的!”

随着王国军一个个说明图表的情况,太学生们懂得图表的意思了,尤其是他们看到代表门阀士族的税赋为零的时候,一个个看着杨修。

整个太学有好几万士子,这其中门阀士族占据只是少数,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拿着家产300亩到千亩的小地主,小豪强!他们算是大汉的中产阶级。

他们对乱世最敏感,现在的世道对他们越来越不友好,大汉对他们的压迫也越来越强了,毕竟现在大汉的阶级不但固化,甚至还出现了逆阶级化的事情,以前他们还可以成为县令,小吏。但随着门阀士族的人口增多,现在他们连小吏的位置都得不到了。

但看到这个图表之后,他们才清晰的发现,原来压迫他们最严重就是这样门阀士族,他们占据了大汉最多的土地,却一个五铢钱都不上交,难怪天下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王国军继续道:“而且因为你们门阀士族兼并土地,又不交税赋,朝廷只能不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