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16章

第(1/2)页

写文她不在行,  论文她前世写了不知道多少了,这个世界和上个世界的没有区别,整理了一下,  花了两个小时写完并进行投稿。

        既然想要把增强信号机变成零部件,就逃不过卫星的构造的研究,这些资料都不是公开的,她现在的份量不够,还是得找老师。

        “吴雪烟同学,你等等。”王教授看到明度在前面,  赶紧叫道。

        明度停下,  他赶紧追上发出了邀请。

        见她没有答应的意思,补充了一句,  “老张已经同意了,  他觉得你需要多增加一点经验,多多积累。”

        根本没说过这话的张院士:把他嘴巴堵上吧。

        可惜他不知道王教授是这么忽悠明度的。

        明度还是没答应,  倒不是觉得王教授忽悠她,而是不感兴趣。

        积累经验?她做实验的经验比王教授都多,  重点是现在他们不是一个专业。

        加上她的实验还没有进行优化,她实在不太想去。

        王教授见状,  退而求其次,“要不你先去我实验室看看?”

        他老王才没那么容易放弃,  先去看看,  看看再把人留下来。

        一定要留下来,他要这个辅助(╤_╤)。

        至于不是一个专业,  打辅助而已没有那么严格,就冲那搞科研的脑子和手,多练两次就能上了。

        明度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套路,  跟着王教授去了实验室。

        王教授作为卿大老教授拥有最大的实验室,仪器也有很多,不需要用公用的仪器。

        学校就是这点麻烦,有的实验仪器要申请半个多月才能用一两次。

        完全没有她上一世随便用,凡事她优先的感觉。

        幸好她是蹭的老师的,不过等到老师自己做实验,她恐怕就跟别人一样难了。

        “继续实验,咱们再做一次。”

        王教授拍手示意大家动起来。

        还在好奇打量明度的研究员紧了紧皮。

        在这个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熟练,也自有一份默契,王教授一抬手,就会递上他要的东西。

        可以说作为主要负责人做实验相当的舒服。

        除了……实验失败。

        “换成氮化镓试试。”

        明度一边看实验,一边看实验报告,了解他们要做的实验,这个实验她上辈子没做过,但是实验做多了总有一种独特的直觉,这种直觉会让她一下子抓住问题所在。

        这个实验的问题显然就是晶体不对。

        王教授在听到明度的提议后陷入了沉思。

        几个研究员面面相觑,其中之一不满的说:“你一个机械系的研一生懂什么化学,大学生吹捧一下就飞上天了。”

        “教授也不知道怎么会找这种人来(小声)。”不会是走后门来蹭个二作的吧?

        “别说了,教授还在呢。”一个女研究员拉了他一下。

        顾忌着王教授不打算说下去的他怒了,“教授在怎么了,教授在我也要说。”

        多日来实验失败,还突然冒出一个过来蹭作者位的,他一直压抑的心情瞬间爆发。

        “蹭名字就安分一点,不要彰显存在感了,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很惹人厌吗?!”

        明度抱胸,“你有意见就跟王教授说吧。”

        她才懒得应付这些人。

        明度说完脱下实验服转身离开。

        就这?就这?

        让那个以为起码会吵一架的女研究员微微的失望。

        王教授越想越觉得氮化镓晶体可行,想法极其脑洞大开,也可以说是神来一笔。

        他真是抢对人了!

        氮化镓是高熔点化合物,不容于水……

        王教授迫不及待要做实验,吩咐人去申请蓝宝石,制备氮化镓晶体。

        脑子里充斥着实验的他根本没发现明度不在。

        其他人也不敢说。

        麻溜的准备实验去了,毕竟氮化镓的制备难度不低。

        等制备出氮化镓,再做实验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明度淡定的在张院士奇怪的眼神下,接过卫星构造图。

        这些图是保密资料,明度只能在这看,她也没什么压力,搬了凳子坐着,将构造图都看了一遍,在脑子里刻画着,进行匹配。

        这都是经过无数人长久研究的结果,她没想改动,最好最快的办法是贴合。

        大洋彼岸的ieee的编辑看到一份来自种花国的邮件。

        他神情比较轻松,虽然种花国其他领域突飞猛进,然许多国家为之震动,但无论实在太空还是计算机、电信等方面,还是没有打破西方国家的先例。

        “这又是哪个家伙,有点小小的突破,就来显摆了呢?”或者是自己为的突破,实则不过是论文拼凑,他们这可不刊登那样水平的论文。

        他打开邮件,里面竟然不止一篇论文,准确的说是四篇,加在一起份量简直是重磅出击。

        编辑快速的浏览了一下,发现这四篇专门针对卫星信号增强进行攻克,还已经做出了成品增强信号机。

        众所周知卫星定位是存在偏差的,想要增加精度是越来越难,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近几十年,它已经将近五年没有亮眼的成绩了,而增强信号机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而且增强信号机不需要改变卫星机体,这就完全不用怕制造过程中因为偏差,浪费一台卫星。

        这一回种花国人不是拿着残羹冷炙来试一试了,而是拿着真正的成果,划开太空新的篇章。

        他再也坐不住了,直接把论文发给了总编,然后一次又一次总编。

        等了二十秒,他冲向总编室。

        刚打开邮件的总编就看到了这位‘莽撞’的编辑。

        并觉得他该需要喝杯咖啡冷静冷静了。

        编辑不知道自己在总编印象中变成了鲁莽的大汉,赶紧催促他看一看自己发的邮件。

        半个小时后,总编把稿件发给了他觉得够格审核此稿的人。

        编辑看了一眼,发现总编发送的都是业界大牛,权威性毋庸置疑。

        “这几篇应该是这几年最值得关注的论文了。”

        总编信心满满,看到通讯作者栏的卿大实验室,倒是没什么意外,毕竟种花国对最好的理科大学扶持力度一向很大。

        论文发送后,审稿人先后看了论文。

        这几家实验室都根据论文尝试做出增强信号机,花了大把的时间,最后都功亏一篑。

        不过增强信号机局限于卫星,也没多少人会发送私人卫星,也不允许有太多的卫星。

        轰动一时,却也没有一探究竟的冲动,但在关闭邮件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记下了wuxueyan这个名字。

        卿大,明度埋头苦研,融合卫星和增强信号机的办法。

        图纸是不够的,明度跟着张院士参观了卫星零部件的制作。

        从材质到过程,明度对照着,一看到零部件她自动会添上这个零部件的作用,是固定机体,还是帮助运转。

        张院士不是搞这一块的,只是看着。

        带他们进来的张院士的朋友齐院士倒是有些好奇,这个朋友学生,竟然对卫星感兴趣。

        “做了一个增强信号机,目前是附着卫星外部,但太空变数无法预测,怕增强信号机会损毁或者脱落,所以想把它加到内部。”

        增强信号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