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冰湖啤酒的新战略

第(1/2)页

第434章  冰湖啤酒的新战略

        “主任说他会想办法向上级部门进行申请的,如果上级部门不同意那冰湖学院就申请自主招生资格,一旦有了自主招生资格,多给冰湖经开区一些名额不很正常?

        无论是燕大还是庆华实际上也都是这么做的,大部分名额实际上都给到了燕城。”

        张汉成的脸上露出了一副你应该明白的表情。

        作为夏国数一数二高校里面的领导,比任何都清楚自主招生这条路。

        表面上看是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进行报名,然而,不管是“中学推荐”还是“个人自荐”,最终的解释权都在学校。

        学校如果给属地中学给的名额比较多的话,校荐的名额和机会自然就上去了。

        作为冰湖学院周边的高中自然有其他学校无法拥有的优势。

        “这样的话确实能提到本地学生的录取率。”

        冯书宇说话的同时竟是拿出了手机。

        一时间,

        虽然一天销售将近四万箱啤酒算得上是个合格的成绩,但鲁思明对这样的销售比例并不是很满意。

        “这次肯定要两条腿走路,既需要广告,现场赠送也不能少!”

        “鲁总,今天本地发货是两万箱,渠道发货是一万箱,网络直播发货是六千箱。”

        “嗯,不过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咱们经开区能够尽早的被划定成为县级市,等县级市站稳后虽然不敢去想夏国直辖市的事但至少可以试着冲一冲,计划单列市!

        如果能搞定计划单列市就可以争取到好多政策。”

        虽然冰湖啤酒厂离体育场有五公里,但现在已经能很清楚的看到那边的建筑群。

        鲁思明神色一动。

        “那行,我长话短说,有个事。”

        “嗯!”

        “品牌力的事情我完了和领导商量下,九月份不是要搞省大运会吗?我看能不能赞助一下,传宣一下咱们的冰湖啤酒。”

        张汉成点了点头。

        男子名叫马遥,是从冰湖文旅那边提拔上来的中层负责人,现在已经是冰湖啤酒的副总。

        瞧见这般,

        闻言,马遥急忙回道。

        “嗯!高毛利品种不一定是啤酒,比如同一个品牌的矿泉水、饮料等等。像咱们搞个冰湖矿泉水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咱们还可以搞那种比较小众高毛利的饮品。”

        “对了,你呢?”

        “那行,我提前安排一下,以领导的作风这次的省大运会开幕式观众肯定不会少,咱们得多准备一些货源。”

        翌日,朝阳升起,

        “天下第一庄”工地,徐行刚刚给施工队长安排完今天的项目打算转身去体育场那边的时候,竟是迎面碰到了冯书宇。

        顿了顿,杜建山继续问道。

        而此时的冰湖啤酒厂也和当初刚建的时候有了不少的变化。

        冯书宇问道。

        “等等,冯叔,您这是”

        额外新增了两条灌装生产线之外还多了两个包装车间,再加上前一段时间修成的青龙北路经过冰湖啤酒厂的大门口,使得冰湖啤酒厂出行愈发方便不说,也更有了一个规模厂商的样子。

        “不同意?”

        徐行看了一眼身后的施工地。

        “实话说在冰湖经开区的这两年比我在燕城大学十几年都有成就感,所以我肯定是想着留下来,主任其实也没少在我面前提到留下来的意思,但燕城大学那边.”

        “渠道才一万箱?”

        杜建山恍然大悟。

        杜建山微微一叹。

        “冯叔!”

        落日的余晖洒落在西城门的阁楼上,再配有古城墙和亚洲区第一长的古建步行街和来来往往的古装游客,意境超足。

        马遥回道。

        “小徐,这会是要去体育场?”

        在夏国,类似于这种挂职的领导想要留在当地的话并不是自愿就行,得三方同意然后经过组织审核同意才能正式转编。

        张汉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欲言又止。

        “好吧!”

        “等等,要是这么搞的话.”

        “这个.”

        冯书宇当即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他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和冰湖村村民见面的时间比去年少了很多。

        “那你是怎么打算的?有没有想过继续留在冰湖经开区?主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