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家族底蕴与教育

第(2/2)页

小孩,每受了欺负,闯了纠纷,只要找到林道长哥哥,或者自家那个神仙弟弟便都能得到解决,久而久之自然便更为亲近。

  而这张家姐姐原住在乡下偏僻处,又失了父亲照弗,乡下女孩平日割草喂猪,洗衣做饭,整日劳作,若非父亲是个监生,连识字的机会都不曾有,如今入了这自家(堂)祖父办的女学,衣食无忧,那自是如鱼得水,犬入鸡群,三五年间便已经挂上了三道杠,成了大队长。

  更是知道自己的快活日子是如何得来的,对自家那个小神仙弟弟便是更为亲近。

  这小张贺之每日吃饭出于礼节,要与诸位真人同桌用斋,下来之后又单独准备丰盛饭食,林道人担心张贺之每日与大人相处,不利成长,往往吃饭时都找了一些小孩同桌。

  这张家兄姐是自家人,当然每日吃饭林道人都会安排在一起。

  又过了几年因各方利益之争,办学之事上,谣言也开始兴起来,对女学这事,各方颇有一些不太好听的话,于是这女学就办得艰难了起来。

  虽在小张贺之的坚决要求之下,女学没有停办,但逐渐都迁往了一些风景秀丽的偏僻之地。

  女学迁移之初,各方条件自是不好。

  张小姐虽是庶出旁支,但毕竟是小谪仙的姐姐,张家如今又是豪富,不差这点小钱,这张小姐平日的起居坐卧,都是参照那些豪门大户的富贵小姐而来,跟随女学迁移,众人都觉稍有不妥。

  此时张家在京城里也已经营起来不少势力,于是放心的把张小姐送到了京里父亲身边,随行的银钱,伴当,使唤丫头等等,俱是按照自家小主的亲姐姐待遇。

  张家如今富豪便是京里王侯也有所不如,那自家的堂侄既然考了个监生,谁也说不得会不会有乘风化龙的一日,是以也完全享受自家亲儿子待遇,每月里月例,份子钱加起来,在这京城之中也是十分少见的了,怎么也就是个烧冷灶,预先投资罢了。

  本朝太学经数十年来已经逐渐埋汰,那张监生虽然考了太学,但也实在没有信心,有出头露面的一天。

  恰当今皇帝到了晚年时,才知道自己有一个亲儿子,当即立为太子,几年之间先后数次为太子选秀,这张监生便动了终南捷径的心思,没有让女儿逃避选秀,以这张小姐的人才自然很快便被选中。

  本朝太祖制度,本来皇室选妃不能选世家大族,只能出自民间,避免汉室后党干政重演。

  但这张家小姐祖父便已是庶出,又早已经分了家,实在不能算是大族,才能受选入宫。

  这张家小姐在那自家女学学习多年,那些女娃娃,同学闺蜜背后的小动作向来不少,勾心斗角其实从来都不逊色于皇宫中。

  这些女学学生从小便接受了张贺之脑袋中的”系统教育“思想影响,琴棋书画,礼乐射御书数,厨艺女红,持家算账,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物理化学,也都学了个入门,谓之“博雅教育”。

  而且全真教当初创教真人王重阳祖师更是武功天下第一,如今纯阳宫为主办学,这全真教的入门奠基功法,自然人人都可学习。

  在这般教育条件之下,张小姐又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可谓是学得文武双全。

  这张小姐入了宫中,周围的竞争对手都是真正的民间女子,连识字的也不过十之一二,不几年便脱颖而出成了太子妃。

  不久,先帝御极,太子登基,张小姐便顺理成章的成了张皇后,这张皇后从小便有一个极喜欢读书的谪仙弟弟,受其影响也将学习纳入了习惯之中。

  那皇宫之中不管如何争斗,真正好学之人其实不多,而且士大夫们对于皇帝接受教育,存有很多私心,总是想将皇帝教育得只知道亲贤臣,远小人,垂拱而治。

  本来若论藏书之丰,除皇宫之外,天下不做第二人想,文且不说,就以武学典籍而论,皇宫藏书恐怕就不在少林之下。

  但是学以致用,这皇宫之中便是学得再多的学问,练得再高的武功也没有用处。

  加之这个世界的士大夫包含文士和武士世家大族,又如何能够任由皇室自己培养出许多的学问家与武功高手,虽然本朝太祖以来皇室藏书自有一套完整独立的体系,世家大族们也一时奈何不得,但自古以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皇室富贵,又有几人能耐得下心来去勤学苦思的?

  这张皇后却不一样,出生民间却学文广博,自己出于习惯肯下苦功去学习。自然不会轻易受那些士大夫“愚皇”言语的影响。

  太子登基以来,这张皇后将上上下下,宫里宫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把皇帝牢牢掌握在裙摆之间,争宠的后妃是一个也无,竟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唯一的一对,一帝一后,一夫一妻。

  这天下之人到了富贵以极之后,想的无不是长生久视,能永享富贵。

  况且女子结婚生子之后,往往便将心思放在了丈夫儿子身上,总想一家人整整齐齐,永生永世。

  这张皇后从小便耳濡目染,并亲眼见证许多自家那个小谪仙弟弟的神异之处,自然是早早便将弟弟招到了宫中陪伴,也是希望自己这个谪仙弟弟能给自己出主意与朝中士大夫抗衡。

  只是从小受到的教育,便让她知道自己这个谪仙弟弟可不是这深宫内院,富贵荣华,能羁绊得住的。

  只能将自家的儿子,当朝太子,与丈夫皇帝的身体,托付给了这个谪仙弟弟关照,自己也按照谪仙弟弟的安排静下心来,读书,学文,练气,打坐,就盼一家人哪怕不得长生,也能和和美美长寿到老。

  况且自家那谪仙弟弟,千百般言语,万般嘱咐,总是说开卷有益,学而无涯,人或总有私心,学习都无坏处,学到深处,自然便将一切看在眼里,朝堂里那些重臣,总还是些翰林学士,若论学问,能明白他们所想,自然也就不会吃亏。

  姐姐若无武曌之心,只顾自己修心修己修家人,无愧于心,无愧于家人,无愧于天下,又何必多过在意区区闲言碎语?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