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分赃

第(1/2)页

九贤王知道颂王理解错了,轻松的起身,对颂王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遇到了,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王爷不必挂怀,不过皇姐身陷纷争,她又是一介女流,危险之时,希望王爷拔刀相助,本王感激不尽。”

        颂王一听,九贤王没提什么要求,只是让他保护文家,这对他而言,轻而易举,所以便客气的说“文家救本王于水火,这份恩情,本王铭记在心,贤王放心,有本王在的一天,文家绝不会有事。”

        九贤王笑着说“本王也给颂王一个承诺,郑国绝不会从蓉城攻入大良!”

        颂王想了想,抬起头时,九贤王已经出了营帐,大良和郑国的国境线,只有蓉城一马平川,其余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天险,九贤王的言外之意是说,郑国不会攻入大良。

        颂王笑了笑,说实话九贤王这话,实不可信,据他所知,宋昌盛继位之后,一直削弱百夷的势力,从未停止,九贤王算是百夷最大的倚仗,所以在郑国,九贤王的日子并不好过。

        但是宋昌盛将蓉城分封于白锦荷,使得九贤王的话,又增加了几分可信度,白锦荷是郑国唯一获得封地的公主,还是郑国唯一的圣公主,这足以说明宋昌盛对白锦荷的重视,这么重视白锦荷,自然不会让白锦荷的封地,变成一处废城。

        看到颂王微微笑着,沐临看了看赵荣生,小声地问“殿下相信宋昌安的话?”

        颂王轻声说“有几分可信!”

        沐临接着说“郑国和百夷之间矛盾重重,根本腾不出手来摆弄大良的事情,所以不是有几分可信,而是事实。”

        颂王忍着不适,轻声说“事实又如何?”

        赵荣生不知死活的插了一句“九贤王都承诺不会攻入大良,颂王将兵力部署在龙源县,对需要兵力援助的地方不管不顾,实在不妥。”

        颂王不冷不热的说“赵公子僭越了,军政要事,赵公子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赵荣生语结,无言以对,他不是大良的臣子,也不是皇亲国戚,他确实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可是太子是他的靠山,只要太子继位,即使贵为丞相,也不过是太子一句话的事情。

        颂王又对沐临说“如果沐大人也想劝本王离开龙源,还是免开尊口,调兵遣将的事情,本王自有主意。”

        听到颂王说出这话,沐临也不和颂王硬碰硬,颂王没离开之前,龙源县依旧是颂王一家独大,一个九品县令,和颂王硬碰硬,只会让自己死的更快,所以沐临退而求其次,轻笑着说“国家大事,下官自然插不上嘴,不过今年粮食欠收,很多客商去郑国买粮,下官想请王爷网开一面,毕竟这些粮食,关系到百姓的温饱。”

        颂王讽刺的说“沐大人可真是个体恤百姓的好官啊!”

        沐临尴尬的说“王爷谬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